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为此,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将听党话跟党走和服务群众相结合。
如何保持自身“形象”与百姓眼中“颜值”的一致,就需要党员干部始终做到在作风上严要求、在为民上强务实、在担当上勇前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很多官员一跃成为网络红人,官员能不能成为“网红”一度成为网络争议的话题,一部分人认为官员代表政府的形象,应该是庄严而严肃的,一部分认为官员也有属于个体的自由….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笔者以为,官员是不是“网红”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官员是怎样的“网红”?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和群众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通过网络去展现党员干部为民务实形象,还是利用新技术、新思维为当地经济发展寻找出路?亦或是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想当当“流量明星”,享受那份点击率带来的虚荣心的满足?
笔者在近日里看到两条关于“网红”的新闻报道。一条是报道的多个贫困县和欠发达县的县长们登录网络直播、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直播卖农产品、当“网红”,为自家的农产品实力“打CALL”。另一条报道关于遂宁市发改委某公务员3月以来多次公开发表“外出旅游日记”,其中工作日出游“超30天”,成为“网红”的新闻。都是官员“网红”,都是居高不下的点击率,然而点击率背后却是不一样的民心态度,对于前者人们是给予支持和赞誉;而后者却遭到网络舆论的一片声讨。
缘何?因为网络的点击率并不代表都是群众的满意率。只有我们的官员所为是从百姓利益出发的,是为百姓谋福利,那么他才能成为实力派,赢得网民的支持和点赞,这份点赞是对其为民态度的肯定,是对其敢于创新的鼓励,是对其攻坚克难的赞许…..就像文中报道的“网红”县长们,能够放下“光辉的领导形象”,站在公众面前当一个“卖货郎”,千方百计为农民谋出路,为农村谋发展,这份勇气和担当就能够赢得尊重和赞誉。
而对于一些拿着国家俸禄,花着纳税人钱却不为民办事,用为民服务的时间去炫耀自己的“有钱和有闲”,将个人的虚荣心凌驾于为人民之上,甚至完全忘记自己是官员的身份,只是追求“网红”点击率带来的虚荣和快感,这样的官员“网红”又凭什么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心也跟明镜似的。只有真心为民真情奉献的官员,才能够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反之,只有被人民所唾弃和厌恶。要想当好一名“网红”官员,就不能只注重“点击率”,而是要不断加强自身素养,提升业务能力、夯实为民的初心,将点击率全部变成群众的满意率,唯有如此的官员才能成为百姓心中真正的“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