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报告厅里,习近平总书记与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台上就座,台下“持笔听课”的是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军队各大单位、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民主党派相关人士列席。这是当今中国规格极高的“学习研讨班”。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置身党校,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贴切地打了个比喻。新时代,既有新命题,也有新标准,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讲,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赶考者,如何才能取得赶考的“高分”,恐怕唯有在“田间地头”里获取更多“考试信息”,寻找“标准答案”。
“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政策是否得民心,决策是否得民意,最好的办法是到田间地头,问问那些劳苦大众,他们的生活改善没有,他们的生产提高了没有,他们的医疗保障了没有,他们的教育享受了没有,他们的住房安全了没有,等等。倘若这些都有问题或者不尽人意,那么,作为“考生”的公职人员,不管是“考试”能力方面,还是“知识”储备方面,都还有待提高。
基层是个大舞台,也是考试出“高分”的大平台。纵观时代楷模杨善洲、焦裕禄、孔繁森、廖俊波等,他们的官职虽算不上多大,但也算不上多小,完全有机会不下基层、少下基层,听听汇报,就可以掌握全局。但他们没有选择高高在上,而是一头扎进基层,经常和普通百姓打交通,通过无数次走访,无数次调研,无数次和百姓促膝谈心,获得了民心,了解了民苦,化解了民怨,以至于他们走后,人们依然怀念、依然想念、依然祭奠。他们无疑找到了“标准答案”,获得了高高的考分。
回归公职人员的根本职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讲,田间地头,车间码头,就是广大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场所,能够让每一个人都健康生活、快乐生活、和谐生活,可以说赶考就会在“合格”以上。当然,要想得高分,这些还远远不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付出更大的艰辛,因为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