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11点20分,两列自主研制的中国标准动车组“金凤凰”和“海豚蓝”在郑(州)徐(州)线上“激情相会”,各以超过420公里的速度交会而行。这是世界最高速的动车组交会试验!中国标准动车组经受住了“大考”。(新华网报道)
在高铁已经成为众多旅客出行方式首选的时候,高铁“走出去”战略正在被国家强力推进的时刻,以“金凤凰”和“海豚蓝”为代表的“中国标准”、420公里的“中国速度”,为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成功实施再添双翼,增加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相比德法日等高铁起步较早的国家,以2004年初国务院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京津城际为标志的中国高铁,起步晚了许多。但盘点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中国高铁也正如底子薄、起步晚的中国经济一样,在其发展中也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跑出了高铁发展上的“高铁速度”。无论是2010年CRH380AL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试验时跑出的486.1公里“世界铁路运营第一速”,还是2011年研制出的“500公里试验列车”创造的605公里的最高轮轨试验速度,乃至今天420公里的两车交会,中国高铁的“速度”都足以让高铁同行们赞叹与折服。
而在高铁技术上,中国高铁也从发展初期先后引进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的技术起步,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方针,走出了一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从被称为“高铁之脑”的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和被称为“高铁之心”的高铁列车最核心的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实现百分百的“中国创造”,到今天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凤凰”和“蓝海豚”的“中国标准”,可以说,拥护自主技术的中国高铁,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高铁发展不仅是为了服务旅客出行,也是为了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1.9万公里的运营里程、“四纵四横”的路网布局、28个省区市的覆盖面、60%以上的旅客运送量,使高铁已经从最初的“王谢堂前燕”,到今日的“寻常百姓家”。而在当今世界高度开放、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凸显的今天,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被业内同行普遍认可的中国高铁,要在“走出去”战略中,不仅成为外交舞台上的一张“新名片”,更要成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淘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