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逃离被烦躁与热浪包裹的都市,携妻儿利用难得的周末时间,登临近在咫尺却重未涉足的居庸关长城。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当站在高高的长城垛口之巅,极目远眺蜿蜒逶迤的古老长城,聆听着从山谷中不时传来,被众多网友誉为“开往春天的列车”,在老京张铁路线上奔跑的“长城号”动车组汽笛的回响。躯体的疲惫,没有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灵魂的回归,却收获了重未感受与体悟到的历史沧桑与厚重。
如果说古老的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与图腾;那么,火车与铁路就是地地道道西方文明的代表与标志。此情此景,恰如一百多年前,就在相同的地点、同样的山谷,一条倔强的铁路正在这一延伸,古老的中华文明与西方现代交通工具在这里首度触碰交会,就演绎出至今让我们热血沸腾倍感荣耀的“天佑精神”,诠释出一个不屈民族的奋力抗争与伟大复兴梦想。
无独有偶。也恰是在此时此刻,冬奥的再次归来,在老京张铁路之旁,在古老的长城脚下,一条高速铁路——京张高铁的开工建设又一次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回眸曾经被称为“东亚病夫”国人,历史的诡异让我们戏剧性地与奥运结缘。
民健国自强,国强先筑路。2016,当四年一度奥运,再次强势回归的时候,曾经本以为渐行渐远的2008北京奥运,却愈发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当年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抑或足够宏大地当时觉得离咱百姓是那么遥远的事情,现如今站在这个历史的契合点,再次回眸与回味,越来越倍感一切是如此地不可思议,一切是如此地倍感艰辛与亲切,一切是如此地值得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历史不是简单地重复,但却总有规律可循。2008年随着北京奥运的惊艳开幕,在S2线和京津城际中华大地上动车组的鸣笛开跑,一举将我们带入穿越时空的高铁时代之际,即便是当时最富有梦幻想象的头脑,不可能也绝想象不到8年后,在短短的不足3000多天的日日夜夜里,中国高铁以此为原点,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曼妙变化,辐射延伸遍布神州大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当年还被咱许多老百姓视为奢侈、稀罕物的动车组,蝶变成现如今寻常百姓出行出游最普及的交通工具。
不管是潜移默化的高铁进入寻常百姓家,还是显而易见的“一带一路”中国梦,汽笛依旧在铿锵,高铁依旧携手奥运齐共舞。不变的依旧是中西方文明的交相辉映,演绎的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度,百年圆梦从追赶到独领风骚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最后冲刺与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