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5月15日零时起,沈阳铁路局将对管内旅客列车运行图进行全面调整和优化,这是该局近1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运行图调整。这次调整,说其大,不仅仅是由于其实现了国内交通的“四通八达”,更是因其细节之处更显铁路运输企业的“用心”和“大气”。
此次调图,沈阳铁路局在大量组织开行动车组、快速直达列车的同时,为提高边远地区铁路客运服务的有效供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这些地区的短慢途列车,新图实施后,共开行36.5对“站站停小慢车”,其中,锦州至南票的4252次列车,自1975年开行至今,已经有41个年头,全程运行42公里,最高票价4元,最低票价仅为2元钱。这些“小慢车”的“大手笔”开行,也让此次调图尚未启动,便倍受媒体和民众的关注。
调图年年有,然而今年的这次大调图,不仅是铁路部门对运能的一次极大的有效释放,更是通过这一细节,再次向我们展示了铁路作为运输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作为我国百姓最重要的基础交通运输设施,铁路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也可见一斑。如果说百姓选择铁路是缘于铁路运输的安全可靠,以及低廉亲民的车票价位,那么信任铁路则是由于铁路多年以来企业行为中彰显的这份责任和担当。就拿这次调图来说,铁路部门在兼顾发达地区运力运能调整的同时,更着重对三、四线城市和边远地区的运输交通需求进行了考量,多元化,细分化,既顾全发达地区追求的速度,又考虑边远地区百姓的实际出行需求,通过开行“站站停小慢车”,充分释放铁路建设相对落后地区的运输潜能,有效满足和便利了当地沿线百姓的日常出行,而从企业的自身效益方面来看,公交化的票价,无疑是不可能给铁路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的,然而,这些短慢途列车的开行,对于这些地区未来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以及助力城镇乡村发展建设,都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直以来,铁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交通运输工具而存在,更多的时候,它更像是连接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媒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社会属性往往高于企业的自然属性,而这,也成就了铁路的“民心所向”。
当前,正值我国全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时期,以民需为企业发展中心,关注边远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提高铁路资源配置的同时,铁路部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用心为我们诠释了企业的“大家”风范,也响当当地印证了“铁老大”称号的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