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大多数高校与中小学都秉承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关门办学”方式,而北京的“高参小”模式,通过让中小学与高校、艺术院团和艺术机构、体育俱乐部等结“对子”的方式,有效破解了高校与中小学间的“高墙”,实现了体育和美育教学的亲密携手。
这一教育创新,在高校师资“走出”与中小学“引进”之间,构建了一条教育互联互通的桥梁,为中小学教育水平的提升及均衡带来了良好契机。
“高参小”能提升普通学校办学水平,有效破解“择校热”。利用高校在体育、美育等方面的专业素质、社会力量的优势资源,在中小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供专业支持,“高参小”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全新平台。一些没有办出特色的学校,也可借这个平台“独树一帜”。
通过统筹资源,“高参小”能实现中小学与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中小学与高校之间的教学,各有优势,也都有发展需求。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中小学可获得更多办学资源及理念。而正如首都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主任高原所说:“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办学不是指手画脚,我们也从小学老师的育人方法中吸收了很多好的‘营养’。”可见,高校美育及体育在中小学的“筑巢引凤”,是彼此优势互补的良方。
“高参小”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体育和艺术特色为抓手,以激发兴趣、发展特长、丰富生活、健全心智为目的,是提升学校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在“高参小”中,每一名学生以爱好和兴趣为出发点,从而提升课外及社团活动水平。这种活动是及早发现特色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体现。
“高参小”发挥了北京得天独厚的体育、艺术社会资源优势,实现了优秀资源的优势互补,有效盘活并均衡了教育“棋局”,不失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应看到,教育资源均衡,惠及百姓,事关教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