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地方谈】 “四个足够自信”源自全党全国人民的足够支持

2016-02-14 16:4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出的“四个自信”,对打赢反腐攻坚战具有重要战略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对党中央反腐倡廉取得的成就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成绩的取得,有策略、战术等方面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来自态度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信。有了这样的决心和信心,无论是反腐的声势,还是反腐的实效,都在朝着预期的目标稳步推进。说起近年来的反腐,有两个特点不能不议论一下:

第一个特点,是穷追猛打的“死磕”精神。谁都看的出来,前些年的反腐,在力度上与百姓的期待有差距。无论是涉及“大老虎”,还是百姓身边的腐败,只要是“越查级别越高,越查背景越复杂,越查年代越久远”,往往就只限于查办表面上的人和事,不再深查下去了。而近几年的反腐,“无论涉及到谁,无论背景多复杂,无论事隔多久,都要一查到底”之说,让人觉得真的不是一句空话了。因为群众实实在在看到了,如今的反腐不仅频度很高,而且速度、力度、透明度更令人印象深刻。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渠道更多,其中“网络曝光——纪委介入——查实处理”一条龙式做法比较普遍;二是速度更快,官员违规违法的现象被公开曝光后,往往在几十个小时内就被免职并立案调查;三是顺藤摸瓜的决心与耐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只要抓住一点“线头”,纪检监察部门不管投入多少资源、花费多少精力,也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第二个特点,是坚决不受杂音的干扰。反腐打破了旧有的官场生态,也堵死了那些依靠潜规则混迹于官场者的习惯路径。有些干部对于风清气正的新官场不适应,放出了“反腐败影响了经济发展”、“反腐败有损于执政党的形象”,“过于严厉的政治法纪让领导干部动辄得咎,有了消极情绪,不想干事”之类的杂音。对此,中央坚决不为所动。反腐的力度丝毫不减,对干部的大小违纪紧盯不放,以实际行动践行“实现小康关键在党”的执政理念,以端正党风、净化队伍的众多举措,确保立党宗旨不偏不移。而坚决不受杂音的干扰,坚定不移反腐倡廉的根本原因在于:反腐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远未高枕无忧,反而更为尖锐复杂。反腐败的终极目标,决不只是处理了多少贪官,而是贪腐环境有了怎样的改变。百姓更为关注的,是官场文化中“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明规则,到底在官员的心目中具有怎样的实质地位,是否真的成为领导者的为官信条。

十八大以来的几年反腐成就,已经使反腐在全社会形成了良性循环。近年来,人们已不难看到,在反腐问题上,以往是官方做官方的,公众说公众的,两股力量并未形成合力。而现在,群众对反腐的支持,已经体现在方方面面。来自民间的正义力量,在历经长久积蓄后,正在中央反腐决心的鼓舞下,迸发出日益强大的正能量。反腐深得民心、党心,强力推动反腐倡廉,把官场价值观与群众价值观拉近了很多。因此,反腐必然会得到全党、全民不遗余力的支持。在反腐问题上,官方力量与民间力量的高度融合,相互促进,是习总“四个足够自信”的主要来源。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马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