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公正透明是政府采购者的“防弹衣”

2015-12-23 15:1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从2004年担任海南省政府采购中心书记、副主任开始,席传亮已经在采购中心度过了近12个年头。这让他成为中国担任政府采购中心主任时间最长的人。席传亮说,在这个高危的行业里,他三分之一的工作都用来应对各种各样的调查。因为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各种“告状”从没停止过。在政府采购的“潜规则”变成“显规则”之时,工作人员是否懂得分权、放权,于公是保证公权力不被亵渎,于私,是避免自己面临巨大的诱惑,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12月23日《中国青年报》) 

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采购法》,应该能够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有效遏制公共支出腐败,杜绝经办人员收受回扣。但是,仍然有政府采购人员抵御不了其所面临的诱惑,在采购过程中收受贿赂,进而被查处。只有公正透明,才能为政府采购者穿上“防弹衣”。 

与平民百姓购物“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不同的是,政府采购中的协议采购不仅没有价格优势,甚至还有高达八成的采购商品价格高于市场均价。广州市天河区的街道曾出现多个“天价”采购预算,其中,天河南街道计划购买27个U盘(含移动硬盘),共需花费2.7万元,平均每个U盘要1000元,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现象的形成,是政府采购作为政府活动,很难摆脱激励、规范失当的固有缺陷,再加上政府采购的规模较大,从事政府采购事务的人员未必对所采购品种的行情有过细的了解,以及投标者习惯以给好处的方式进入政府采购的视线,致使价格空间与商品质量出现偏颇。 

席传亮之所以能在采购中心度过近12个年头,是他废除了曾经一人操作采购项目全程的模式,改为分段式管理操作法。各职能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实际上是将公开透明这一普通原则做细做实,商业贿赂无从插手了,采购人员的权力分散了,寻租链条断了,采购者自身也得到了保护,避免陷入商业贿赂的泥潭之中。 

遏制政府采购浪费和腐败现象,靠政府采购人员自我立法,自我约束,自证清白,自我保护,是一条路子。这一点,席传亮走对了。但是,政府采购部门和采购人员不都是席传亮。改革政府采购方案,改进政府采购办法,完善政府采购奖惩措施,政府采购跟进执法,任重道远。政府之手管住政府采购,自己人管自己人,避嫌不易,但因为是替群众管理,是管公共财政的钱,马虎不得。力求公开透明,并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尽可能一次采购有一次说明,一次采购积累一次经验,一手管采购,一手管采购腐败,政府采购高效廉洁才不会落空,政府采购高危行业才能逐渐安全。

责任编辑:向浩(QU0015)  作者:卞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