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异宠不能想宠就宠,想弃就弃

2025-11-05 11:18 北京日报客户端

来源标题:锐评 | 异宠不能想宠就宠,想弃就弃

从五颜六色的蜥蜴壁虎,到形态各异的甲虫蜘蛛,再到憨态可掬的狐獴刺猬……近年来,异宠——即传统猫猫狗狗之外的另类宠物,正悄然走进越来越多市民的生活。

有统计指出,我国已有超1700万人在饲养异宠,市场规模近百亿元。这一新兴消费热潮,既反映了当下社会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趋势,也催生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它经济”新蓝海。但市场迅猛增长之下,一些乱象也相伴而生。

与经过长期驯化、防疫体系成熟的猫狗不同,许多异宠虽然来源于人工饲养,但一些商家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常常从境外走私稀有品种,可能携带未知的病原体、细菌或寄生虫,对我国生物安全带来风险。更有一些人出于猎奇心理,饲养蝎子、蜈蚣等剧毒生物,一旦管理不善导致逃逸,将直接威胁他人安全。同时,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许多饲主无法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弃养行为十分普遍。外来入侵生物的代表之一——巴西龟,当年就是作为异宠来到中国。

一个物种的失控,会产生巨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目前异宠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三不管”:哪些能养、哪些不能养,法律界定模糊;如何登记、如何监管,过程管理缺位;如何处罚弃养、如何追究责任,惩戒机制缺席……很多时候,对于异宠的监管,仅仅来自于园林、市场、城管、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对花鸟鱼虫市场的检查,防止其非法出售野生动物。面对一个已达百亿规模且仍在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不能简单“一禁了之”,更不能放任自流。当务之急,是加快顶层设计,以精细化治理的思路,为这份新奇的“宠爱”量身定制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矩。

异宠饲养知识的传播、动物活体的销售大都依赖互联网进行,大量交易都要通过快递实现运输。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妨抓住交易环节这个“七寸”。一方面,电商平台作为异宠交易的主要渠道,必须履行审查义务,对商家资质、物种来源、检疫证明等信息进行严格核验,不能为非法交易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我国《邮政法实施细则》明文规定,禁止寄递或者在邮件内夹带的物品中就包括“各种活的动物”。因此,以快递方式邮寄活体动物属违法行为,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监管。先通过这套“组合拳”,将异宠销售规范起来,再配合科普宣传等方式,提升公众的风险意识和环保意识,或能引导人们更理性地对待异宠。

用理性的宠爱,替代盲目的猎奇,相信这样的态度能让人们更好体会到养宠的乐趣。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作者:武川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