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AI造谣,何以止息?——以温暖守护真相,用责任点亮未来

2025-10-30 10:30 千龙网

当技术的浪潮汹涌而至,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创造力与效率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却也悄然滋生出一片阴影——“AI造谣”。从“大连燃气管道爆炸”到“上海海啸撤离”,一条条虚假信息借助AI技术迅速传播,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更在无数普通人的心中投下不安的涟漪。我们不禁要问: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守护信息的真实与社会的信任?

谣言如刀,伤人无声

近日,公安机关公布的几起典型案例令人触目惊心:有人利用AI工具翻炒旧闻,制造“燃气爆炸致多人伤亡”的恐慌;有人为博流量自导自演“邻居偷樱桃”的闹剧;更有人编造“某地暴发传染病”的谎言,引发社会焦虑。这些谣言看似只是键盘上的几行字,却像一把把无形的刀,刺向公众的心理防线,撕裂社会的信任纽带。

为何AI造谣屡禁不止?背后是一条由“流量变现”驱动的黑色产业链。据媒体报道,有MCN机构每日通过AI工具生成数千条不实信息,单条最高收益达700元。在利益的驱使下,技术成了造谣者的“帮凶”,真相在算法的洪流中被淹没。

然而,技术本身并无善恶,关键在于使用技术的人。AI可以是造谣的利器,也可以是辟谣的盾牌。正如专家所言,平台应加强智能识别机制,改革流量分发与收益分成模式,从根源上压缩造谣者的生存空间。而我们每个人,也应成为信息的“守门人”,不轻信、不盲从、不传播,用理性筑起抵御谣言的防线。

治理之路,众行致远

面对AI造谣的挑战,单一治理手段已力不从心。我们需要政府、平台、企业与公众协同发力,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从《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的出台,到“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的推进,再到司法机关对造谣链条的精准打击,每一步都在为清朗网络空间贡献力量。

而作为普通网民,我们同样责任在肩。每一次谨慎的转发、每一次理性的质疑、每一次积极的举报,都是对谣言的有力回击。正如法律专家所言,“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正确使用AI工具,不造谣、不传谣。”

未来可期,善用科技

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本应为美好生活赋能,而非成为谎言的温床。我们要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强化伦理规范与法律制度,让科技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珍视那些在技术洪流中依然坚守善意与真实的普通人。他们是社区里耐心辟谣的志愿者,是平台上严谨求证的创作者,是生活中传递温暖的身边人。正是这些微光,汇聚成照亮前路的力量。

AI造谣,是一场技术与人性、利益与责任的较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也是守护者。唯有以温暖对抗冷漠,以理性驱散蒙昧,以责任点亮未来,我们才能在技术的浪潮中守护真相、传递善意,共同书写一个清朗而温暖的数字时代。

愿技术向善,谣言止息;愿人心向暖,真相永存。(魏颖)

责任编辑:刘美君(QN0048)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