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沿循“三红”脉络,打造香山文旅新生态

2025-10-30 10:28 千龙网

当张家界的“悬浮山”因《阿凡达》成为全球游客的朝圣地,当山西古建借《黑神话:悟空》实现从“文物”到“网红”的跨越,中国文旅产业正迎来“文化内核+场景转化+数字传播”的融合革命。北京香山坐拥红色历史、红学文脉与红叶景观三大稀缺资源,唯有打破资源孤岛,以IP打造为支点,以数字传播为杠杆,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独特品牌标识。

香山的文旅突围,首在构建“三色交织”的文化共同体。这片山林藏着三重文明密码:双清别墅的灯火见证了新中国的奠基时刻,毛主席在此指挥渡江战役、擘画协商建国蓝图,“进京赶考”的历史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黄叶村的茅屋留存着曹雪芹“批阅十载”的足迹,《红楼梦》的人文哲思构成红学文化的深厚底蕴;秋日漫山的红叶则为这份厚重历史披上诗意外衣,形成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独特景观。三者绝非孤立存在——红色历史赋予红叶以精神象征,红学文脉赋予景观以文学意境,而红叶景观则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天然载体。山西文旅的成功早已证明,唯有深挖资源内在关联,才能让文化遗产从“静态陈列”变为“动态叙事”。

IP打造与场景创新是激活资源的关键密钥。张家界将袁家界乾坤柱转化为“潘多拉悬浮山”,山西将善化寺彩塑变为“浪浪山结界守卫”,其核心逻辑都是让文化符号与具象场景深度绑定。香山的IP构建同样需要这样的场景转化:在双清别墅还原“深夜批阅文件”的灯光场景,让游客直观感受“夙夜为公”的革命情怀;在黄叶村打造“红楼寻梦”沉浸式空间,通过实物复刻展现曹雪芹创作历程;更可设计“红叶映初心”主题路线,将双清别墅、来青轩等红色旧址与最佳红叶观赏点串联,形成“一步一景、一景一史”的游览体验。这种场景化打造,既能让历史可感可知,更能催生“打卡式传播”的自发需求。

数字传播则为香山IP插上飞翔的翅膀。短视频时代的文旅传播,早已不是单向的信息输出,而是“内容种草—线下打卡—二次传播”的闭环生态。山西文旅与《黑神话:悟空》的合作堪称典范:通过“游戏画面+实景对比”短视频引爆话题,同步推出主题线路与文创产品,实现流量与口碑的双丰收。香山完全可以借鉴这一模式:以毛主席“赶考路上”的故事为蓝本,拍摄“从西柏坡到香山”的系列微纪录片;以曹雪芹创作轶事为素材,开发“红楼意象”短视频合集;更可邀请创作者挖掘“红叶下的历史瞬间”,通过微距镜头展现红叶与文物的同框之美。在抖音、B站等平台搭建“香山文化知识库”,将革命文物、红学典故转化为年轻人喜爱的“知识点”,让文化传播突破时空限制。

从资源到品牌的跨越,还需做好“故事化”与“市场化”的衔接。毛主席在香山会见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的场景,曹雪芹在山间采风构思情节的片段,都是天然的故事素材。可借鉴“进京赶考之路”的串珠成线思路,将这些故事融入游览动线,配套推出“主席的书桌”“雪芹的笔砚”等文创产品;在红叶节期间举办“红色剧本杀”“红楼诗会”等活动,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更成为香山故事的传播者。

文旅竞争的本质,是文化认同感的竞争。香山的红色历史是民族的精神遗产,红学文化是文明的智慧结晶,红叶景观是自然的馈赠佳品。当这三者通过IP打造实现场景融合,通过数字传播实现全民共享,香山文旅必将超越“季节性观赏”的局限,成为兼具历史厚度、文化深度与体验温度的文旅标杆。这既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好传承,更是新时代“赶考之路”上的文旅答卷。(卢泰安)

责任编辑:刘美君(QN0048)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