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高校培养带娃专家 推动托育服务升级

2025-10-29 03:17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高校培养带娃专家 推动托育服务升级

AI仿真婴儿的啼哭声回荡在实验室,VR设备模拟出婴儿拍嗝的力度反馈,“系统显示我换尿布响应慢了47秒,拍嗝力度超标12%”……近日,高校开设本科班培养“带娃专家”的话题引发热议。

长期以来,育儿被简化为“伺候人”的体力劳动。这种认知偏差导致两个矛盾:一面是家长对科学育儿的迫切需求,另一面是行业人才“量质双缺”的困境。数据显示,全国持证保育人员仅50万,本科以上占比不足10%,而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中超三成有托育需求。这种供需失衡的背后,是传统育儿模式与现代社会需求的脱节。

专业教育的升级正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课程设计颇具代表性——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交叉融合,12门核心课程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培养模式跳出了“技能训练”的窠臼,转向复合型人才培育。当学生掌握婴幼儿生理学、发展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时,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职业资格,更是重新定义行业标准的可能。浙江树人学院家政学本科毕业生被“一抢而空”的现象,印证了市场对专业人才的渴求;而三分之一进入康养领域,三分之一投身托育,还有创业者开辟家庭健康管理新赛道的分流趋势,揭示着行业的无限可能。

这场变革的深层动力,来自年轻一代的父母对情感抚慰、智力开发、健康管理的需求。当高校培养的“带娃专家”能运用发展心理学设计早教方案,用营养学知识制定喂养计划,用管理学优化托育机构运营时,育儿服务便从“经验型”转变为“科学型”。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更重塑了行业的社会地位。

高校与行业的双向奔赴,正在创造新的就业生态。对年轻人而言,托育行业是充满机遇的市场。当专业人才进入托育机构、家庭健康管理公司、早教研发团队时,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技能,更是创新思维。某家政创业公司开发的智能育儿系统,正是本科生将专业知识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这种跨界融合,正在催生托育服务的新形态——从线下到线上,从单一到多元,从标准化到个性化。

这场变革的终极意义,在于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当专业人才成为行业主力,当科学育儿理念广泛传播,受益的不仅是婴幼儿个体,更是整个社会。研究表明,高质量的早期教育能显著提升儿童认知能力,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甚至影响成年后的收入水平。从这个角度看,培养“带娃专家”不仅是解决就业问题,更是对社会未来的投资。当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专业、科学的照护时,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当下的安心,更是长远的希望。

从月嫂到“带娃专家”,这场行业升级正在重塑我们对育儿的认知。育儿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专业知识支撑的复杂系统工程;托育行业不是低端服务,而是充满创造力的朝阳产业。当然,专业教育的推广需要时间,社会观念的转变需要过程,行业标准的制定需要探索。但当年轻人带着专业知识投身托育行业,科学育儿理念通过专业服务传播,相信这个行业的升级指日可待,一个更加尊重生命、关爱成长的社会正在到来。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皖中客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