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山河盼归:青山埋烈骨 英雄归故乡

2025-09-30 17:55 千龙网

2025年9月12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怀抱。十余载春秋流转,以国之名,接英雄回家,是党和人民对英雄的最高礼赞,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民族精神的赓续传承。广大党员干部应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干事创业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奋力谱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答卷。

铭记烽火岁月,永葆以身许国的爱国之情“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950年,当战火烧至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义无反顾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他们以“愿得此身长报国”的豪情,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毅然踏上异国战场。从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到为了胜利高呼“向我开炮”的赵先有;从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到忍受焚身烈火岿然不动的邱少云……这些悲壮故事,诠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广大党员干部当从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感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崇高信仰,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心怀“国之大者”,让爱国之情在新时代愈发鲜亮。

传承为民初心,永葆攻坚克难的强国之志“待我回家,代我回家,带我回家”,短短十二个字,见证了志愿军战士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我们愿意献出一切”的牺牲精神,展现了他们“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骨气与血性。长津湖的极寒中,志愿军战士着装单薄,与敌人浴血奋战,“冰雕连”宁成冰雕也不后退;上甘岭的炮火下,山头被敌军倾泻的炮火削低数米,战士们仍坚守阵地,孙占元“双腿被炸断坚持爬行指挥”。英雄的鲜血浸染着每一寸土地,战士的无畏彰显在每一处阵地。志愿军将士们用生命捍卫了祖国尊严,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换来了山河无恙。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弘扬志愿军将士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全面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本领。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挑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

谱写时代答卷,永葆砥砺奋进的报国之行。“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志愿军烈士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答卷,他们的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从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浴血奋战,到新时代中华儿女的拼搏奋斗;从“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要人有人,要粮有粮”等昂扬口号,到嫦娥探月、蛟龙入海、高铁飞驰、墨子传信、北斗组网等科技成就。接英雄回家,是对历史的铭记,是对英烈的缅怀,更是对英雄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传承红色基因,不是要我们沉湎于过去,而是要秉承先辈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初心,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答卷。广大党员干部身在和平年代,虽无需直面枪林弹雨,但要深刻认识“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以行动诠释“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不撂挑子”、矛盾面前“不捂盖子”、挑战面前“不掉链子”,在新时代让报国之行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丰台区丰台街道办事处 任忆陇)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