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搜一下”“以前就这么办”……类似的话语,如今正频繁出现在一些工作场景中。部分干部习惯蜷缩在“惯例”“经验”和“老办法”构筑的“舒适区”内,倾向于向“过去”寻找现成答案。然而,应对时代变革,需要的是能够抵达人心、洞察本质、持续创新的“思考者”,而非停留在机械执行、故步自封的“熟练工”。
有些干部觉得日常繁杂事务耗费了太多精力,规定工作做完后只想“放空”“休息”,疏于主动思考,久而久之便会陷入事务主义的循环,分析和思考能力逐渐衰退。有些干部认为决策和判断与自己无关,对遇到的问题视而不见、不愿思考、懒于总结。还有些干部只想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整体工作不敏感、不关心,人为地给自己划定了一个框,思想自然也就受到了禁锢。
当前,我们身处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外部压力持续增大、事务更迭日益加速、内部困难复杂多样、发展道路愈发曲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啃下更多“硬骨头”、闯过更多“险滩”。如果干部思想僵化、行事应付,必将错失发展良机,造成发展断层。因此,广大干部要勇于打破“以前怎么办”的思维束缚,跳出“经验主义”的限制,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葆有主动的态度,提高积累的厚度和突破的力度。
首先,要保持思考的自觉与热忱。思考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若缺乏内在驱动,极易陷入被动应付、懒于深思的状态,要克服“等指令”“循惯例”的依赖心理,主动寻找问题、敢于正视问题,时刻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主动参与思想碰撞,拓宽思路,避免陷入“信息茧房”。其次,思考不能建立在虚空之中,缺乏足够的积累,思考便会流于浅薄和片面,只有持续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将零散的认知系统化、把感性的经验理性化,从而逐步构建起自己坚实而清晰的思考体系。同时,要明确思考的最终目的是“破”和“立”,若缺乏突破的力度,思考就容易成为纸上谈兵。因此,要敢于质疑批判,不盲从权威、不固守成规,始终保持审慎态度,勇于提出新观点、探索新路径,真正以思考推动进步、以突破开创未来。
作者:丰台区人才局 高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