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北京市海淀区商务团队再次奔赴张家口赤城县,通过“带着订单去”的务实行动,将新时代产销对接的“金标准”落到实处。此次行动不仅带来具体订单,还着眼于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助力赤城农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产销双方的共赢。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组织好产销对接,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今年上半年,海淀区9个分中心企业帮助赤城累计卖出农特产品53.28万元。此次行动,再次签订订单13份,为赤城的乡村振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次注入新的活力。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海淀区通过订单保底收购等机制,确保了农民的收益,让扶贫产业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产业。同时,9个分中心与赤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助力赤城农产品进入更多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把小品种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产业链每延长一厘米,农民收益就多一公分。
把培育产业作为根本出路,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所在。海淀区此行不仅深化了与赤城的协作,而且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赤城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此次行动不再只是简单采购,而是将资金、渠道、标准一并注入,让产销对接从“输血”转为“造血”,真正走出了一条市场主导、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长效之路。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海淀与赤城的合作,正是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海淀拥有全国最密集的创新资源和万亿级消费市场,而赤城则坐拥北纬41度黄金农产带,怀抱绿水青山“金饭碗”。当“海淀智慧”牵手“赤城味道”,当“首都餐桌”对接“塞北田园”,双方在产业协同、经济互补上持续用劲,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9月的赤城,天高云淡,谷穗金黄。海淀区商务局的再次奔赴,正是把这一承诺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更多“海淀—赤城”故事在三尺灶台、在直播间、在百姓餐桌不断上演,中国大地上的乡村振兴之花,必将因产销对接的强劲脉动而常开长盛,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共赢之光!(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