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被首次提出,这一理念如春风化雨,二十年来浸润着中国大地,重塑了国人的生态价值观,引领中国走上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新路。“两山”理念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南,更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贡献,彰显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两山”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这一理念打破了传统发展观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浙江的先行先试中,“两山”理念催生了一系列制度创新:生态补偿机制让守护者得利,环境产权交易使生态价值显化,绿色GDP考核扭转了“唯GDP论”的政绩观。这些创新举措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两山”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系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二十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国土绿化行动让森林覆盖率从18.21%提高到24.02%,相当于每年新增一个爱尔兰国土面积的森林;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42%,蓝天白云不再是奢侈品;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浙江安吉从“卖石头”转为“卖风景”,农民年收入增长近十倍;云南普洱的生态茶园让茶叶价格翻了几番;甘肃民勤的防沙治沙造就了新的绿洲经济……这些生动实践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深刻道理。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东方智慧。在“两山”理念指导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率先签署《巴黎协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到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中国正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评价道:“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力践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站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从理念创新走向制度创新,从局部探索走向系统推进,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作为。展望未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将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当更多地方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必将成为现实。(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