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以科技为翼,育创新之才:从国际AI奥赛看海淀教育生态的革新实践

2025-09-26 14:54 千龙网

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IOAI)在海淀区圆满落幕,这场汇聚全球青少年的科技盛宴,不仅展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探索,更折射出海淀作为创新高地的独特教育生态。当深势科技的算力平台支撑起跨国界的科研协作,当银河通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与选手共同完成挑战,当网易有道的翻译系统打破语言壁垒,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场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深刻变革。

科技企业的参与,让青少年的创新训练更贴近真实科研场景。以深势科技为例,他们搭建的“玻尔科研空间站”就像一个智能实验室——当参赛者需要查资料、做计算时,系统能快速分配足够算力,确保每个人都在公平条件下比赛;从查文献到跑实验的全流程都提供工具支持,让青少年像真科学家一样完成研究。而银河通用提供的智能机器人平台更直观:他们设计的双臂机器人能完成抓取、搬运等复杂动作,青少年写的代码不再只是屏幕上的一串字符,而是能控制机器人实际完成任务。这种“把代码变成机器人动作”的体验,让年轻人更清楚技术如何解决现实问题。这些案例说明,当教育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接轨时,科技就能真正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助推器。

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在吉祥物“智龙”的设计中得到了生动诠释。这个以学校吉祥物“龙娃”为原型、注入未来感的数字形象,用透明磨砂质感象征打破边界,以蓝红黄绿的明快色调传递智慧与活力。其诞生过程本身便是一场跨维度的创新实践——学生提出创意原型,设计师注入文化基因,工程师通过数字建模实现动态交互。这种“创意-文化-科技”的融合路径,揭示了海淀教育创新的深层内涵:在保留文化根脉的基础上,用科技语言重构传统意象,让青少年在文化认同中建立科技自信,在技术创新中传承文化精神。

产学研协同机制的创新,则是海淀教育生态的核心竞争力。清华附中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计算机视觉与文物修复”课题,北京市十一学校基于玻尔平台开发的人工智能课程,中关村学院与火山引擎共建的算法训练基地……这些案例展现了“中学+高校+企业”协同机制的独特优势。数据更具说服力:覆盖100余所学校的“海π智能体”应用,已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智慧助学-助教-助管”的多元功能;编制的动态更新AI课程指南,更构建起AI素养培养的立体网络。而200亿规模的科技成长基金累计资助990个科研项目,联动京津冀蒙的8万P绿色算力网络,则从基础设施层面为创新成果的落地保驾护航。

这场国际盛会的意义,远不止于竞赛本身。当全球青少年在机器人足球场展开协作,当多国选手通过实时翻译系统跨越语言障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应用的突破,更是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教育生态的成型。海淀区以IOAI为支点,撬动了科技与教育融合的更多可能:在这里,算力成为基础设施,文化基因注入科技血脉,产学研协同突破边界。这种实践告诉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制造“技术容器”,而是培育能够驾驭科技、引领变革的“智慧主体”。

未来,随着公共智算集群扩展至五万P,随着十个国际AI教育合作基地的建立,海淀的创新生态必将释放更大能量。这场始于竞赛、成于生态的革新实践,正在为全球AI教育发展书写中国方案,也在为每一个怀揣科技梦想的青少年,铺就一条通向未来的创新之路。(金朝阳)

责任编辑:刘美君(QN0048)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