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AI赋能教育创新:破局资源鸿沟 筑牢人才强国根基

2025-09-26 14:52 千龙网

 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的号角响彻神州,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的聚光灯下,中国青少年用代码编织的智慧之花灿然绽放。浙江乡村少年云端操控中科院量子计算机,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向全国开放国产大模型训练接口,“海π智能体”平台串联百校实现三端协同——这场以技术平权打破教育鸿沟的深刻变革,正是对“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夯实人才根基”战略部署的生动践行。

全球科技浪潮奔涌的2025年盛夏,我们清晰看见科技与教育融合的新范式:顶尖创新资源正跨越地域阻隔构筑普惠基座。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指引下,清华大学“雨课堂”为28省3000所中小学定制学习路径;华为昇腾算力覆盖县域学校使实验效率提升12倍(据工信部2025白皮书);腾讯西藏高原教研中心将智慧教育送上世界屋脊。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中关村科学城联合北师大打造的“VR民族教育馆”,以数字技术复原敦煌壁画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彰显着首都科技文化融合的标杆力量。

这场变革不仅是工具迭代,更是教育范式的革命性跃迁。人工智能推动教学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创造:上海构建152维能力画像追踪创新思维,东南大学实现运动技能毫米级解析,甘肃“科创讲堂”里孩子们探究非牛顿流体奥秘。而北京海淀区12所智慧校园试点正引领“混合智能”新生态——数字工具提供无限探索空间,实体课堂聚焦价值塑造与复杂问题解决,东西城“AI导师”系统更推广至全国106个县区教师培训。

在技术狂飙突进之时,我们始终清醒锚定育人本质。教育部《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规范》旗帜鲜明强调“人类教师决策权不可替代”,这使得贵州山村教师能引导学生用量子原理设计环保方案,北京冠县教师带领学生用大数据优化社区治理。当AI承担知识辅导等辅助工作,教师得以专注点燃思维火花——正如海淀区教师通过“AI导师”系统开发的社区治理课程,将技术赋能升华为公民素养培育。

站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节点,首都实践正为全国注入强劲动能。从中关村实验室的认知大模型开源,到海淀智慧校园的双轨育人模式;从北师大敦煌数字复原的文化传承创新,到东城区AI导师系统的全国推广,北京以“首善标准”诠释着“科技为用、育人为本”的辩证法。当亿万青少年乘着智能教育方舟破浪前行,当首都经验化作滋养神州的沃土,“青年兴则国家兴”的时代强音必将汇入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李思)

责任编辑:刘美君(QN0048)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