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托举的结果;跨越,是各族人民用勤劳与智慧浇灌的果实。新疆的沧桑巨变,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一个生动缩影。山川一脉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将共同发展的“同心圆”越画越大,我们会谱写出民族团结、交融奋进的更美篇章。
七十载栉风沐雨,七十载砥砺奋进,9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隆重举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见证了这片广阔大地的跨越式发展,见证着新疆以自信昂扬生机勃勃的姿态走向世界。
从闭塞边陲到璀璨明珠,新疆的变迁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是1955年的204.3倍。今天的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生福祉极大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是怎样的治理力量,书写了天山南北的发展传奇?
山河形胜,边关如铁,边疆的安全稳定从来与国运紧密相连。作为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运输通道,新疆在国家治理版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大局大势着眼,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治国必治边”这一穿越时空的政治智慧,在天山南北激荡出深沉回响。从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到以区域交通一体化带动经济一体化,从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到推动发展成果落到增进团结上……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系列大战略次第铺开。新疆的沧桑巨变,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一个生动缩影。
山川一脉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特色的对口援疆战略为新疆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从东部沿海到西北边陲,从平原大地到雪域高原,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国各地集中力量共下“一盘棋”。援疆省市结合自身特色制定帮扶方案,“一省市一特色、一领域一亮点”;新疆各地将援疆资源与本地需求无缝衔接,确保每一分投入都用在刀刃上。正是这种清晰顺畅的执行链条,让中央的政策部署顺利传导到最末梢的基层干部,推动了新疆由“输血式”受援向“造血式”发展转变,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资源统筹和组织动员能力。
在这场大协作中,北京更是时时以首善标准自我要求。自1996年启动对口支援和田工作以来,北京累计投入援疆资金逾300亿元,派出援疆干部人才3300余人,实施各类援疆项目2800多个,用真情实意让和田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北京温度”。以“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为例,十年来,北京在和田地区及兵团第十四师累计投入24亿元,新建、改扩建20所医院,改造30多所乡镇卫生院。这个过程中,以“师带徒”模式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协助受援地进一步提升诊疗水平。深耕细作、将心比心,不仅改变了和田的整体面貌,更让北京与和田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在民族团结进步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疆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无私支援的结果。今天,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新疆发展站在了新起点上。“桥头堡”“战略支点”“保障基地”“供给基地”“战略屏障”,地位之重字字千钧。这也意味着,对口援疆战略必须长期坚持,对口支援力度必须持续加强。北京尤当继续做出表率,持续挖掘双方比较优势,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拓展金融文化合作,让“北京创新”扎根新疆大地,以“新疆机遇”促进首都发展。
于田到北京,有多远?库尔班·吐鲁木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讲述着幸福起点。如今,于田万方机场通航,架起“幸福走廊”。触摸70年的发展脉络,我们深切体会到,奇迹,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托举的结果;跨越,是各族人民用勤劳与智慧浇灌的果实。将共同发展的“同心圆”越画越大,我们会谱写出民族团结、交融奋进的更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