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盘兴高铁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贵州省实现“市市通高铁”目标进入最后倒计时。这条长约9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的高铁线路,是贯通贵州九个市(州)高铁网络的最后一块拼图,预计将于年底建成通车。届时,贵州将成为西部第二个、全国第十二个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省份,贵阳至省内8个市(州)中心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
贵州全省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建设高铁,堪称现代工程奇迹。盘兴高铁全线桥隧比高达90.66%,意味着工程师们需要在喀斯特地貌的崇山峻岭中“穿针引线”,修建46座桥梁和38座隧道,几乎是以“雕刻”的方式推进。面对溶洞、断层等复杂地质挑战,建设者运用微震监测、超前地质预报等科技手段,精准识别并化解施工风险,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市市通高铁”将重塑贵州的区域经济格局。以黔西南州为例,当地拥有万峰林、马岭河峡谷等优质旅游资源,以及薏仁米、茶叶等特色农产品,过去受制于交通不便,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高铁通车后,将显著降低物流成本、扩大客源辐射范围,“高铁+文旅”“高铁+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有望迅速落地。交通的便利也将为贵州承接产业转移、优化区域分工创造有利条件。贵阳的大数据产业可借助高铁网络向周边延伸,形成“核心研发在贵阳、配套生产在各地”的协同布局。
贵州能在千山万壑中实现“市市通高铁”,得益于国家战略与地方决心的同频共振。作为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重要战略节点,贵州被纳入国家高铁网规划,获得政策与资金的有力支持。贵州将高铁建设视为“突围发展”的关键抓手,举全省之力持续推进。此外,贵州地处西南枢纽,东接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靠川渝,是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地区的重要通道,因此也成为“八纵八横”高铁网中多条干线交汇之地,为支线网络延伸打下基础。
贵州的实践表明,不沿边、不靠海的山区省份,同样可以通过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将地理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边缘地带”跃升为“要素枢纽”。“市市通高铁”,贵州递出的不仅是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名片,更是一份写给西部地区的“发展启示录”:只要坚定方向、敢闯敢试,群山亦可变通途。(乔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