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纸质车票退场,铁路出行更要带上“温度”

2025-09-11 17:35 千龙网

近日,“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关注。

随着电子客票全面推行,刷证进站、刷脸通关成为铁路出行主流。这一转变是数字化社会建设的必然步骤,也是科技赋能公共服务的具体体现。从医院电子挂号到政务线上办理,无纸化操作已深入日常,显著提升了社会效率与出行便捷度。纸质车票的退出,标志着铁路服务向智能化、便捷化迈出了坚实一步。

这一转变牵动许多中老年人的心,正是因为大家担忧“高效”背后是否遗漏了“温度”。现实中,不少老年人由于对智能设备不熟悉,已在多个场景中遭遇不便:银行ATM前的迷茫、餐厅扫码点单时的无措、公园预约入园时的困惑……这些现象并非个别案例,而是一个值得系统性关注的社会命题。在无纸化、数字化高歌猛进的同时,如何不让老年人成为“被遗忘的群体”,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政策层面和服务系统正在积极回应这类担忧。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适老化改造”,努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铁路部门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窗口,也推出多项针对性措施:12306上线“老年版”界面,放大字体、简化流程;车站保留人工售票窗口,支持现金购票与线下改签;在自动闸机旁设置人工通道,保障每一位旅客顺利进站;此外,车站引导员、绿色通道等传统服务方式依然持续运行。这些举措,切实缓解了老年人面对“数字鸿沟”时的不安,也体现出铁路系统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并未忽视责任与温度。

真正的技术进步,从不应是“一刀切”的淘汰,而是应在创新中保留选择、在效率中融入关怀。火车票电子化不是要取消服务,而是通过技术扩展服务能力、优化出行体验。只有当所有人仅凭一张身份证就能顺畅完成全程出行,这项改革才真正实现了其“便民”的初心。

纸质车票的退场,与其说是一场“告别”,不如说是一次“升级”。科技的发展需始终以人为尺度,既要有推陈出新的魄力,也要有等一等、扶一把的善意。唯有如此,技术进步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向上、向暖的真正力量。(王增彦)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