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中,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天津新港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出,开往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这已是天津港运行的常态,一条以铁路为骨干的“新丝路”正焕发勃勃生机。
津门枢纽,联通内外。天津东临渤海、北依燕山,素有“河海要冲”之称。天津港位列全球十大港口,凭借其区位与交通优势,成为连接上合组织国家与全球市场的重要枢纽。越来越多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货物在此集散,使天津成为中欧、中亚班列的核心始发站之一。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天津已累计开行中欧(中亚)班列超过7300列,通达欧亚25个国家和地区。这些班列不仅实现货物往来,更成为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重要支撑。
强力助推,蓄势向好。今年上半年,天津关区共发运中欧(中亚)班列365列,同比增长18.4%,运量持续位居沿海港口前列。这一强劲增长,得益于天津在国际物流合作方面的持续深耕。通过加密优质外贸航线、优化远洋干线布局、强化铁水联运体系,天津港已形成“水陆交织、多向联通”的多式联运体系。自霍尔果斯口岸启动“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改革后,进口货物口岸通行时间从2至3天压缩至16个小时内,降幅达70%。截至目前,天津港集装箱航线总数已超140条,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
交通合作,互利共赢。2025年前7个月,天津与上合组织其他国家进出口达533.7亿元,同比增长5.2%,占天津市进出口总值的11.3%。上合组织国家已成为天津外贸稳步增长的重要市场。如今,发往上合组织国家的中欧(中亚)班列运载的货物品类十分广泛,大到建材、农机具、商品车,小到服装鞋帽、化妆品、电子零件,“中国制造”藉此源源不断走向世界。同时,中亚地区的粮食、矿产、特色产品也通过班列进入中国市场,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双向流动。
“驼铃一响,黄金万两”。新时代的“钢铁驼队”跨越山海,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架起经贸合作与人文交往的共赢桥梁。中欧班列不仅是一条物流通道,更是连接海洋与大陆、促进文明互鉴、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它正用钢轨书写新时代的丝路故事,为区域协同发展和全球经贸合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霍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