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62天的铁路暑运落下帷幕。数据显示,暑运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43亿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4.7%。今年暑运不仅在运量上实现突破,更通过一系列服务创新,使铁路出行从传统交通工具转向集消费、文化、旅游与生活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实现了民生获得感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提升。
提速与服务并重,出行效率与体验同步提升。部分高铁线路如京哈高铁京沈段、沪昆高铁杭长段实现350公里时速高标运行,并通过科学调度、错峰机制,让旅客出行更从容。全国范围内加密开行56列高品质标杆列车,进一步拓宽了“一小时通勤圈”“三小时旅游圈”的覆盖范围。铁路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不断优化服务品质,让跨省出行更加便捷高效,“说走就走”逐渐成为常态。
精准开行主题专列,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铁路部门精准捕捉市场需求,推出的多类主题专列成为连接“交通”与“文旅”的纽带。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暑运期间共开行27趟“苏超”球迷专列,累计服务超2.4万人次,有力支撑“跨城观赛”新模式。面向年轻群体推出的“歌迷专列”提供低至四折的票价优惠,助推“为一场演唱会赴一座城”的消费趋势。这些“量身定制”的服务,不仅让铁路成为文旅消费的“催化剂”,更让“票根经济”“跨境游经济”焕发勃勃生机。
铁路暑运还实现了文化传播与经济收益的双增长。暑运期间,外籍旅客数量达到348.4万人次,同比增长23.9%,印证了中国高铁的“国际吸引力”。不少外国游客借铁路网络深入中国腹地:在重庆东站高铁图书馆阅读法语小说、赴景德镇亲手制瓷……铁路成为展示中国文化与现代化发展的“流动窗口”。与此同时,全国共开行旅游专列579列,同比增长31%,如“大河之南号”“星光燕赵号”不仅完成适老化改造,还融入非遗体验、地方美食等元素,在满足民众旅游需求的同时,实现“一线多游、多方共赢”的综合效益。
作为国家交通大动脉,铁路在促进消费、融合文旅资源、展示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枢纽作用。今年铁路暑运的“新亮点”,既回应了民众对美好出行的期待,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而强劲的动力。(敖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