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陕西拼作Shaanxi读懂背后的历史和学理

2025-09-03 01:02 新京报

来源标题:陕西拼作Shaanxi读懂背后的历史和学理

汉语独特的拼音体系保持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据报道,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游览时,注意到馆内标示牌上“陕西”的拼音写为“Shaanxi”,而非“Shanxi”。对此,工作人员明确回应,“Shaanxi”是“陕西”的官方标准拼音,这样的拼写并非错误,其核心目的是与“山西”的拼音“Shanxi”作出清晰区分,避免在实际使用中因拼音相同而产生混淆。

其实,涉“陕西”的英文翻译一直都是如此。“陕西”的官方标准拼音“多”了一个a,还有着相当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学理认知。

众所周知,中文起初是一种依类象形的文字,其后形声相益,可谓“望文生义”,而世界上大多数文字则是拼音文字,即“听音生义”。

因此,对很多外国人来说,汉语成了最难的语言。而且,汉语独特的声调体系,使汉语在使用拼音的时候,必须兼顾标调。“Shaanxi”中“多”出的a,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标调的功能。

在汉语拼音化的进程中,英国驻中国使馆的中文秘书威妥玛1867年出版的《语言自迩集》可谓是一个里程碑,由他创建的威妥玛式拼音法,成为半个多世纪来在国际社会中汉字拉丁化的标准体系。

比如,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就是典型的威妥玛拼音,虽然和今天的标准拼音不同,但因沿用已久而被保留。

而汉语拼音方案并非横空出世,其中吸收了许多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国语罗马字(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重要方案)就是其中之一。1928年,由语言学家赵元任等人研制的国语罗马字,成功地用字母变化来表示声调,解决了汉字“同音不同调”的问题。

国语罗马字规定,阴平(第一声),如ba(八),直接写基本形式;阳平(第二声),如bar(拔),开口韵元音后加r;上声(第三声):如baa(把),单元音双写;去声(第四声):如bah(爸),韵母后加h。像山西(Shanxi)、陕西(Shaanxi),就是按照这样的规定译写的。

今天,汉语拼音方案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威妥玛式拼音法,成为国际上通行的汉语罗马化标准,也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而汉语中的“同字不同音”等现象,也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发展中得到了解决。比如洞(洞庭湖 Dongtinghu、洪洞县Hongtongxian)。

作为中华民族的面孔和灵魂,汉字历经坎坷而昂首屹立于世界,成为人类多样性文明的灿烂亮点。而汉语独特的拼音体系既尊重国际规则,又保持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彰显了扎根中华大地的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赵清源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