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叙事中,英雄的形象常与力挽狂澜、惊天动地的壮举紧密相连。但在此次防汛救灾中,为帮助高龄老人转移而不幸遇难的尹春燕、蔡永章同志,用生命诠释了新时代“英雄”的真正内涵——真正的担当不仅闪耀于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还体现在年复一年的恪尽职守和日复一日的精益求精中,这种“时时在状态、事事显担当”的境界,恰如一面明镜,照见少数干部的“躺平”心态之弊;犹如一剂良方,为广大党员干部祛除消极懈怠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躺平心态的滋生,根源之一在于将“平凡”与“平庸”错误地划了等号,将“日常”与“无价值”简单地等同起来。有的年轻干部认为岗位普通、职责琐碎、难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因而丧失了干事创业的热情与锐气,选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长此以往,便错过了在平凡岗位上锤炼党性、提升能力、实现价值的宝贵机会。莫说担当大任,即便是应对常规工作也会力不从心。
尹春燕、蔡永章同志的先进事迹,恰恰是对这种错误认知的有力反驳。他们之所以能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其勇气和能力并非偶然的迸发,而是源自长期坚持、实践、思考所沉淀的深厚专业素养、丰富实践经验和过硬斗争本领。这种日复一日的积累是党性修养的持续锤炼,是为民情怀的不断滋养,也是能力本领的反复磨砺,构筑了他们担当作为的“硬核”底气和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坚实根基。
破除“躺平”思想,关键在于重塑价值观,深刻认识到“平凡”的价值,“日常”的分量和“积累”的力量。敬畏平凡,沉下心来,把组织交办的每一项任务,无论是起草一份文件、接待一次群众来访还是推进一个具体项目,都作为锤炼党性、增长才干、服务人民的机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小事”中练就“大器”;专注积累,深入实践一线“墩苗壮骨”,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在“日常”中沉淀工作“底气”;主动对标,以先进典型为镜,学习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在“对照”中激发“动能”。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每位干部都应以尹春燕、蔡永章为榜样,在平凡中坚守,在积累中升华,用实干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北京市丰台区人才局 高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