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警惕育儿补贴被隐性收割

2025-08-27 06:47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警惕育儿补贴被隐性收割

近来,“育儿补贴尚未到账,母婴用品应声涨价”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媒体调查发现,消费者、商家围绕涨价与否各执一词,难有定论,但个别厂家、经销商或将通过囤货等方式“收割”政策红利的苗头不可不防。

消费者对价格是最敏感的。作为育儿家庭的刚需,奶粉、纸尿裤等价格几何,宝爸宝妈们一清二楚。许多消费者集中反映母婴用品价格上涨,需要引起重视。当然,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是多元的。尤其随着网购成为消费大头,线上价格体系复杂,平台促销方式多样,同一时段价格波动并不稀奇。但此轮母婴用品调价与育儿补贴政策发布的时差很小,难免引发公众联想和焦虑。

母婴产品涨价会否“收割”政策红利的担忧,也多少与过往经历有关。就拿消费品国家补贴来说,此前,在部分电商平台上,有“自营旗舰店”的商品存在先涨价后打折的情况,导致一些终端消费者享受的福利有限,反而是商家及平台赚了一票。此番苗头再现,加之有自媒体夸大“涨价”现象,不免会让消费者闹心。

育儿补贴是惠民之举,商家若趁机“薅羊毛”,会直接折损政策效果。有行业人士直言,前期部分涨价可能只是自发试探行为,一些厂商一旦发现市场默认和接受,会跟风提价。更何况,一直以来,母婴用品市场普遍存在“返利缩水,实付增高”“活动结束,恢复原价”“产品升级,新装提价”等隐性涨价方式。市场本身的乱象,或将增大一些商家浑水摸鱼、趁机“收割”政策红利的可能。

育儿补贴的发放对母婴行业来说本是好事,有利于提振消费。如今一些品牌却陷入借机牟利的舆论漩涡,相当败好感。面对消费者的担忧,相关方面当积极作为。一来,各种满减、折扣、优惠券等活动方式不一,规则五花八门,容易导致产品价格变化频繁,给人“动不动涨价”之感。因此,品牌、平台的“原价”“活动价”可更加透明、简化,或者提供价保服务,将价格稳定在明处,以实际行动守护良好经营秩序。二来,监督管理部门有必要果断亮剑,重点跟踪奶粉、纸尿裤等必需品价格走势。对借政策之机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行为,依法从严处罚,曝光典型案例,形成震慑效应。

育儿补贴也好,国家补贴也罢,哪个都不是“唐僧肉”。严查严管,断了一些人的投机念想,让补贴资金不打折扣地送到民众手上,惠民之举才能形成闭环、发挥效用。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何若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