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医疗科普不能沦为“流量生意”

2025-08-22 06:42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医疗科普不能沦为“流量生意”

“耸人听闻”误导受众、利用“擦边话题”博眼球、摆拍急救场景变相带货……近段时间,医疗科普乱象频频引发争议,如何让科普更靠谱值得思考。

普及医学常识、守护大众健康,本是一件好事。但很显然,被流量裹挟的医疗科普,早已成了一门生意。网上不乏一些人穿上白大褂冒充医生,大搞夸大其词的伪科普。伪科普让人花了钱、伤了身不说,还会激化医患矛盾,更在无形之中把真科普挤到了“墙角”。当“胡说八道”与“带货暗广”不断圈走流量,用心做真科普的医生也会寒心。

针对乱象,中央网信办、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发文,要求对医生、护士等从业人员实行分类核查,对违规账号梯度处罚,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一揽子举措,为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立下了规矩、划出了红线。“规范指南”已经有了,关键就是要落到实处。其中,平台作为信息出口方,尤须守土尽责、从严把关。抓紧完善账号认证体系,识别“带货暗广”话术,对违规账号“一键熔断”,方能从源头挡住“假医生”招摇撞骗。

当然,强化监管不是“一刀切”,而是以整治乱象为基础,促进医疗科普回归真实专业的内核。在遏制乱象、斩断灰色利益链的同时,也要疏通优质科普渠道。只有让权威声音占据更多空间,伪科学才会无处遁形。在这方面,从相关部门到网络平台,不妨尝试引入更多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优质医生和专家队伍投身其中,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权威医学知识触达公众。比如,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开展“百名专家科普行”活动,通过医院官方账号发布权威内容,极大提升了健康知识的网络检索正确率。让优质内容占领传播高地,才能放大科普正面效应。

报告显示,在全国10亿多网络视听观众中,超过90%的观众曾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医疗健康科普内容。医疗无小事,堵偏门、开正门,净平台、搭舞台,医疗科普才能更好造福大众。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雨馨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