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煎饼机器人行云流水地摊出金黄酥脆的煎饼,当AI耳机用66种语言架起跨文化沟通的桥梁,当元萝卜机器人与观众在棋盘上展开智慧交锋——这些出现在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上的场景,不仅是科技的秀场,更是文旅产业迭代升级的生动注脚。海淀区以“硬科技+软文化”的创新实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文旅融合新趋势的窗口: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文化也不止于静态的展示,二者的深度交融正在重塑人们的出行体验与消费选择。
科技的“硬实力”为文旅注入新动能。商汤科技的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让传统棋类运动突破时空限制,成为人机互动的趣味载体;声智科技的AI耳机,从“工具化”走向“时尚化”,用实时翻译、情绪识别等功能覆盖多元场景,更计划融入海淀文化元素,让科技产品成为流动的文化符号。这些创新实践证明,当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文旅场景相遇,不仅能提升服务效率,更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文化传播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
文化的“软实力”为科技赋予温度。展台前,民乐快闪与《青花瓷》的旋律相映成趣,传统服饰与现代大屏碰撞出独特韵味;文物复刻冰箱贴将铜错金银牺尊、红山文化玉猪龙等历史瑰宝浓缩于方寸之间,让千年文脉触手可及。这些细节无不彰显:文化是科技的灵魂,失去文化滋养的科技如同无源之水,而科技则是文化的翅膀,能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正如仿生扑翼飞行器“毕方”,既承载着《山海经》的古老想象,又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现代智慧,让孩子们在玩乐中触摸文化根脉、感知科学魅力。
从古典园林的划船赏荷线,到海淀智行科技线,五条主题线路串联起的,是科技与文化共生共荣的生态图谱。当煎饼机器人、3D糖画、非遗香包在同一个展台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品的混搭,更是生活方式的融合——科技让文化消费更便捷,文化让科技产品更有情怀。这种融合,打破了“科技高冷”“文化小众”的刻板印象,让文旅消费既充满未来感,又饱含烟火气。
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本土资源的深刻挖掘与创新表达。海淀区的实践告诉我们,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基因与产业优势,关键在于找到二者的契合点。无论是“科技+非遗”“智能+文创”,还是“数字+景观”,核心都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让科技服务于文化传播,让文化丰富科技内涵。
当AI耳机里传出京剧的唱腔,当机器人摊出的煎饼印上非遗纹样,文旅融合的未来已跃然眼前。这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用最前沿的科技,讲好最动人的文化故事,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次体验都成为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杜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