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科技与文旅共舞:海淀“京彩夏日”绘就时代新画卷

2025-08-15 12:28 千龙网

当古朴的皇家园林遇见智能划船导航系统,当传统艺术展览碰撞全息投影技术,当历史街区焕发AI互动新活力——这个暑期,海淀区以“京彩夏日”系列活动为笔,在科技与文旅交融的画布上,勾勒出一幅“硬科技赋能软文化”的生动图景。五条主题线路、前沿科技产品亮相、千万级流量曝光,海淀区用创新实践证明:科技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时代命题。

科技为桨传统文旅的“破圈”与“重生”

海淀区的文旅资源禀赋独特:三山五园的皇家气韵、中关村的创新基因、高校云集的人文底蕴。然而,传统文旅模式往往面临“资源闲置”“体验单一”的困境。此次“京彩夏日”活动,海淀区以科技为桨,让沉睡的文旅资源“活”起来。

在古典园林划船赏荷线中,AI导航系统实时规划最优赏荷路线,结合水质监测数据推荐最佳拍摄点,游客不再“盲游”,而是通过智能终端与园林对话。海淀智行科技线则将自动驾驶技术融入城市微旅行,游客乘坐无人接驳车穿梭于中关村科学城,在移动的“科技展厅”中感受中国智造的魅力。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游览效率,更让传统文化场景焕发科技美感,实现了从“观光”到“体验”的跨越。

文化为魂科技的温度与人文的厚度

科技赋能文旅,绝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以文化为魂的深度融合。海淀区的实践证明,前沿科技必须与地域文化同频共振,才能避免“技术炫技”的空洞感。

在文化消夏艺术观展线中,全息投影技术复原了圆明园的盛景,观众戴上AR眼镜即可“穿越”至乾隆年间的园林,与历史人物对话;声智科技的AI耳机则通过语音交互,实时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让文物“开口说话”。这种“科技+文化”的叙事方式,既保留了文化的原真性,又通过沉浸式体验拉近了与年轻群体的距离。更值得关注的是,海淀区将中关村的科技企业纳入文旅生态链,AI下棋机器人、智能导览设备等“黑科技”成为文旅场景的标配,让科技成为文化传播的“放大器”。

产业为锚从“流量”到“留量”的生态构建

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流量。海淀区的创新不仅停留在活动层面,更通过“科技+文旅”的融合,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

一方面,科技企业通过文旅场景获得应用落地机会。例如,自动驾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城市街道,AI交互设备在旅游服务中验证商业价值,形成“技术-产品-市场”的闭环。另一方面,文旅产业为科技提供了“文化注脚”。当游客在颐和园使用智能导览系统时,他们记住的不仅是技术本身,更是海淀作为“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区”的品牌形象。这种双向赋能,让海淀的文旅产业从“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城市经济注入新动能。

时代为卷科技赋能文旅的示范意义

海淀区的探索,为全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海淀样本”。在数字经济时代,文旅产业的竞争已从资源比拼转向创新能力的较量。海淀区的实践表明,科技与文旅的融合需要把握三个关键: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游客偏好;以文化价值为核心,避免技术喧宾夺主;以产业生态为支撑,形成政府、企业、市场的协同合力。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海淀区的“京彩夏日”活动,正是中国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与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缩影。当5G、AI、元宇宙等新技术与千年文化积淀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科技让传统文化“潮”起来,文化让科技创新“暖”起来。

这个夏天,海淀区的五条主题线路如五条流动的“科技文化长河”,汇聚成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人文与科技共生的时代画卷。当游客在古典园林中用AI规划赏荷路线,在艺术展览里通过全息投影触摸历史,在科技线路中感受中国智造的脉搏,他们体验的不仅是文旅产品的升级,更是一个城市对“科技如何服务美好生活”的深刻回答。未来,随着“硬科技+软文化”的融合不断深化,海淀区必将在文旅产业的新赛道上,书写更多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篇章。(娄子晴)

责任编辑:蔡健雅(QZ0020)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