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就医可以直接结算报销了!”“二手房交易不用再去大厅了!”“领结婚证不用再带户口本了!” 在一个个 “奔走相告” 的新闻标题背后,是各地各部门 “高效办成一件事” 改革成果的生动体现。(8 月 4 日 半月谈)
政务服务窗口是人民至上的一面 “镜子”,更是营商环境的一块 “试金石”。“高效办成一件事” 改革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实现 “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让异地就医结算、不动产登记等民生事项从 “多头跑” 变为 “指尖办”。这不仅提升了行政效能,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府服务的温度,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成为提升获得感、幸福感的 “暖心工程”。
“高效办成一件事” 改革实施以来,不仅打破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通过建立政务数据共享机制,让 “信息孤岛” 变成 “数字通途”;还打破了地域间的行政壁垒,通过跨区域协作机制,让群众办事不再受户籍限制;更打破了服务时间的物理壁垒,通过 7×24 小时在线服务,让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如今,群众再也不用为报销医药费两地奔波,二手房交易时间从平均 15 天缩短至 1 天,电子证照的推广让 “扯证” 真正实现了 “说走就走”…… 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既是执政理念的升华、技术赋能的加持,更是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温暖着万千民心。
当然,改革不能止步于技术层面的优化,更要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的深层变革。要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机制,打破 “条块分割” 的行政桎梏;要完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制度,让群众既能享受便利又能安心放心;要构建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 “阅卷人”。唯有探索将 “高效办成一件事” 向 “高效办成一类事” 拓展,建立健全 “高效办成一类事” 集成服务的长效机制,防止改革 “一阵风”,才能真正构建起温暖民心的 “长久之暖”。
“高效办成一件事” 不是一时之策,而是为民服务的长期承诺。从 “一件事” 的高效办理,到 “所有事” 的系统提升,这场改革正在书写新时代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的生动答卷。当每一个办事窗口都成为温暖的民生窗口,当每一项便民措施都化作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高效办成一件事” 就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流淌在城市血脉中的为民情怀。(王鸣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