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北京绿色变迁记|老房新房的“含绿量”怎么来的

2025-08-11 08:23 千龙网

工地上的“热气球”缓缓升起,扬尘噪音全被罩住;电动渣土车悄无声息穿梭,智慧平台实时盯守施工;如今北京西城的工地,早已告别“灰头土脸”的老样子。

这“热气球”学名基坑气膜,从2023年10月第一个基坑气膜落地西城区开始,北京市已经陆续在15个项目中使用。此项施工技术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控制污染和提升能效,成为“建筑绿色”“低碳减排”的重要一环。

2020年,中国曾对世界作出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也是对内的动员令。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降18%。

建筑领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建筑要想低能耗,主要靠两点。一是大幅减少室内冷热能量的损失,二是巧妙应用自然采光和遮阳技术,减少用能负荷。

北京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几十年来,由单一的建筑节能已拓展到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建材绿色供应链、智能制造等领域。

其中,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以其高效、环保、节能的特点,正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支柱。202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提出2025年北京装配式建筑在新建房屋中占比将达55%。“十四五”期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装配式建筑251万平方米,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近63%。其中,北投大厦自2024年落成后,实现了可再生能源能用尽用,屋顶光伏全年发电量约40万千瓦时;以地源热泵为主的复合式能源系统,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20吨,节能率达42%。

北京老旧小区改造中,能源效率提升也是改造的重点内容。通过外墙保温、门窗更换、屋顶隔热等措施,改造后的建筑能耗平均降低35%。而通州前疃村等村庄屋顶安装光伏板,太阳能发的电够自用还能并网赚钱。

无论新老建筑,低碳发展是有其必然原因的。生态上,减碳是超大城市改善空气质量、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资源压力的关键。经济上,低碳技术推动建筑、能源产业升级,催生绿色金融、新能源等新赛道。

截至2024年6月,北京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达到约5.7万件、生物质绿氢中心等绿色项目进展显著,绿色信贷余额超2万亿元,其中绿色建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5%。

202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明确了北京推广超低能耗建筑的要求,推动政府性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新建公共建筑优先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低碳建筑对于大众来说更舒适、更健康。目前,北京通过在工程奖项评审、个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以及表彰奖励等方面采取措施支持建筑绿色发展。建筑绿色发展理念还需进一步得到城乡居民的广泛接受和认可,建筑低碳节能的目标才得以真正实现。(记者 刘美君)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作者:刘美君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