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渝昆高铁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长水机场隧道安全贯通,标志着这条西南交通大动脉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早日实现全线通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攻坚克难,展现基建硬实力。长水机场隧道全长8770米,需下穿机场跑道、货运区及沪昆铁路,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围岩易破碎,沉降控制精度要求极高。面对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铁路部门联合政府、高校及科研团队,成功攻克了20余项技术难题。项目创新采用悬臂掘进机工法,以“机械啃岩”替代爆破,在连续安全掘进4145米的同时,确保了上方机场和铁路的正常运营。这一“以柔克刚”的实践,不仅啃下了这块最硬的“技术骨头”,更充分展现了中国基建在复杂环境下攻坚克难的技术实力与精细化管理水平。
联通动脉,重塑区域发展格局。长水机场隧道的贯通,为渝昆高铁的建成扫清了关键障碍。全线通车后,昆明至重庆的铁路通行时间将从目前的4小时左右压缩至约2小时。时空距离缩短,将有力激活区域经济联动:一方面,将加速滇中城市群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深度融合,云南的旅游、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等特色产业,可借助高铁网络更便捷地对接成渝乃至全国广阔市场;另一方面,重庆的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产业也能更顺畅地向西南腹地延伸产业链条。同时,长水机场隧道实现“空铁无缝衔接”,提升了昆明国际航空枢纽的换乘效率和辐射能力,为发展跨境物流、深化商贸合作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
惠及民生,提升幸福获得感。高铁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和生活品质。渝昆高铁开通后,昆明与重庆及沿线城市间耗时漫长的旅途将变得高效便捷。旅途时间的节省,意味着生活半径的有效扩大和出行选择的丰富。无论是商务往来、探亲访友还是旅游观光,两地居民都将享受到“朝发夕至”甚至“半日往返”的便利。同时,更高效密集的人员、信息、资金流动,将为滇渝两地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互融、文化互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展望未来,随着这条大动脉的建成投运,西南地区“高铁经济圈”的联动效应将加速显现。从技术创新的突破到路网结构的完善,渝昆高铁将西南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动能,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力。(边欣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