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连续62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诠释了中欧班列作为新时代“钢铁驼队”的蓬勃活力,彰显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欧亚大陆释放的澎湃动能。
十年蝶变,夯实互联互通新底座。从最初的每月1列的探索试水到如今日均超30列的常态运行,中欧班列实现了质的飞跃。78条运行线路织就钢铁网络,将中国62个城市与欧洲25国217个城市紧密相连。相比于海运节约三分之二的时间、成本仅为空运五分之一的显著优势,使其成为重塑亚欧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纽带。义乌-马德里、郑州-汉堡、西安-布达佩斯等高频次通道,已成为驱动亚欧贸易不可或缺的物流大动脉。从单向运输到“双向奔赴”,回程班列比例稳步提升,标志着通道的成熟与均衡发展。
效率升级,打造协同发展新范式。面对持续激增的跨境运输需求,中欧班列在核心口岸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和服务模式的“质效双升”。以阿拉山口站为例,集装箱作业线扩容升级,日换装能力跃升至2000标箱以上,班列作业效率提升超30%;口岸动态优化装卸布局,日装卸能力显著增强;海关联合推动的“无纸化通关”等创新举措,将口岸通关时间压缩至4小时以内。这种“高效、智能、畅通”的跨境运输模式,为区域共同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坚实保障。
产业赋能,激发内陆开放新引擎。中欧班列对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带动作用正加速释放。山西光伏企业依托“跨里海”等特色班列,大幅压缩将产品交付欧洲市场的周期,提升国际订单响应速度,抢占市场先机。山西晋中市将中欧班列视为“从能源基地向开放高地转型”的战略支点,高起点布局绿色低碳新产业,加速本地装备制造和特色产品出海。在东南沿海,厦门成功实践了班列与保税业态融合,持续释放动能,吸引更多外资聚集。班列不仅运货,更在重塑区域经济格局,推动内陆省份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
展望未来,伴随“数字班列”、智能关务等技术的深化应用,中欧班列将承载着更多互通有无的货物、深化和平发展的信念,践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承诺。在百年变局之中,这列风驰电掣的“钢铁驼队”,正续写连接亚欧、惠及世界的丝路新传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张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