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针对年轻干部中存在的“玩心重、混日子、生活不检点”等问题展开专项查摆。一些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佛系心态”,满足于“差不多就行”,甚至滋生“躺平”“摆烂”等消极思想,这看似只是个人工作态度问题,实则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不仅浪费人才资源,更会侵蚀政治生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年轻干部队伍中出现的“玩心重、混日子”倾向,花大力气查摆整治,锻造出堪当重任的年轻干部队伍。
年轻干部“混日子”现象的表现形式多样且隐蔽。有的在岗不在状态,上班时间“摸鱼”刷手机、看视频,把办公室当成休息室;有的推诿扯皮,遇到矛盾绕道走,面对困难往后退,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奉为处世哲学;更有甚者,沉迷于吃喝玩乐,把“八小时之外”变成“放纵之时”。这些现象折射出部分年轻干部理想信念“总开关”松动,担当精神缺失,职业操守淡化,若任其发展,必将侵蚀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
深入剖析,年轻干部“混日子”现象的背后存在多重诱因。在思想根源上,一些年轻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把工作岗位当作“跳板”而非“责任田”,有的认为工作就是为了攒资历、等提拔,有的甚至把为民服务异化为“为人民币服务”;在制度环境上,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不良风气,让踏实干事的干部吃亏,助长了“混日子”的歪风,或是对年轻干部的日常管理存在“宽松软”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根治年轻干部“混日子”的不良作风,需要个人作为与组织管理同向发力。从个人层面看,年轻干部要告别佛系心态,保持赶考状态,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常怀“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走出舒适区,在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狠抓工作落实,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过硬本领。从组织层面看,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教育管理监督的责任,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既要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结果运用,让“躺平者”躺不住、“混日子”没市场;也要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以阳光考核堵住权力寻租的漏洞;更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干部放下“怕出错”的思想包袱,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