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录取通知书涉嫌抄袭:创意应有大学自身特色

2025-07-23 00:33 新京报

来源标题:录取通知书涉嫌抄袭:创意应有大学自身特色

据报道,7月21日,设计师光亚平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本科录取通知书涉嫌抄袭了自己多年前为南昌大学设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引发讨论。

据光亚平所述,华东理工的通知书在“树叶”栅格动态效果、校史年份排版等多个设计元素上与其作品高度相似。尽管校方回应称“正在了解情况”,但这一事件已对高校形象造成一定影响。

当前正值全国高校发放录取通知书的高峰期,此事无疑也给各大高校敲响警钟:录取通知书可以充满创意,也可以简洁朴素,但无论如何,原创精神不应缺席,求真是大学文化的底色。

录取通知书作为高校给予新生的“第一份礼物”,承载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通知书设计上投入更多心思,如清华大学的立体校门、浙江大学的“金榜题名”卷轴等广受赞誉,不只是因为独特的创意出圈,更因其体现了大学自身的文化特色。

从法律角度看,仅凭现有对比尚不能直接认定著作权侵权,因为“标题排版、年份排列等属于常见表达,较难主张独创性”。然而,若设计被认定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商品服务,则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更重要的是,即便最终法律层面未认定侵权,舆论场的负面影响已然形成。高校作为学术与创新的高地,若因通知书设计陷入抄袭争议,多少会让公众对其治学严谨性产生质疑。

此次事件也反映出部分高校在设计管理上的疏漏。无论是自主设计还是外包合作,高校都应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确保作品的原创性。高校的声誉不仅体现在学术成就上,也体现在细节之中。一张录取通知书虽小,却代表着学校的价值观——是鼓励创新,还是纵容模仿?

录取通知书的核心价值,在于传递学校的文化与温度,而非单纯追求视觉冲击。它可以是精致的艺术品,也可以是朴素的信函,但无论如何,都该是大学自身文化的体现,其原创精神不可或缺。

此次争议提醒高校,在追求“网红”设计的同时,更应坚守创新底线,避免因抄袭争议损害自身公信力。毕竟,大学的真正魅力,不在于通知书的形式,而在于其内在的学术品格与创新精神。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苑广阔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