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津冀首列观光旅游列车“星光・燕赵号”正式投入运营。这趟从北京驶向承德的列车,创新性地被打造为“移动观景客厅”,集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旅行体验。
“星光·燕赵号”的开行,精准把握了暑期旅游热潮的脉搏,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了文旅新动能。它不仅为旅客提供了全新的旅游体验,还促进了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餐饮、文化、非遗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这启示我们,创新供给是点燃“夏日经济”的关键引擎。
激发活力,首在洞察需求升级。当下,游客对旅途的期待早已超越“抵达”,更看重过程中的体验与获得感。“星光·燕赵号”的超大观景窗、智能交互屏、特色餐饮及非遗手工体验,正是对游客追求个性化、高品质需求的精准回应。这如同夏日饮品,解渴只是基础,独特风味与精致体验才是吸引力所在。旅游市场要持续繁荣,必须敏锐捕捉并满足这种体验式、沉浸式的消费新趋势,不断打造类似“星光·燕赵号”的特色产品,才能有效释放“夏日经济”的消费潜力。
释放潜能,重在优化供给保障。“星光·燕赵号”的成功,是铁路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协同落实国家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成果。这凸显了政策引导与保障对供给侧创新的重要性。政府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产业支持、鼓励企业创新,能有力推动旅游产品多元化。当前,多地发放消费券、推动带薪休假落实、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等举措,正为市场主体注入信心,为消费者创造更优条件,共同夯实“夏日经济”繁荣的根基。
深化发展,贵在拓展业态场景。“星光·燕赵号”文旅融合的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各地可因地制宜,开放博物馆夜游、举办小型音乐会和露天电影、推动体育赛事与消费联动、深挖资源开展研学旅行等。通过持续创造新场景、优化新体验,才能将暑期的客流高峰有效转化为持久的消费动力。
“星光·燕赵号”的汽笛已然鸣响,它启航的不仅是一段旅程,更开启了激发“夏日经济”新活力的思路。抓住暑期契机,从需求牵引与供给创新两端协同发力,强化政策支撑,拓展消费场景,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高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