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闻天下》对铁路部门的防汛工作进行了报道,展示了铁路系统如何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为防汛保畅提供保障。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日益增多,铁路防汛工作还需不断优化与提升,精准应对已成为关键。
细致部署,防汛措施全面提升。在强降雨天气频繁的背景下,铁路部门的防汛工作必须做到精细化管理。例如,国铁郑州局新乡供电段推进的明洞增设工程,正是针对山体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的有效防范措施。这类工程的推进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汛期的紧急需求,更是防止灾害发生的“预警系统”。同时,国铁济南局日照车辆段也启动了防汛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对线路上的货运轨边设备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对设备的探测角度、探测精度以及镜片清洁度进行检查,确保在暴雨来临时设备能够正常工作。针对汛期的隐患,铁路系统正在通过持续的工程建设和设备检修工作,确保每一段线路、每一个设备都能经受住自然灾害的考验。
科技助力,提升防汛精准度与效率。铁路部门在防汛中积极运用科技力量,以国铁沈阳局和乌鲁木齐局为例,他们通过24小时卫星云图、雷达监测及沿线风速传感器数据的动态分析,实时掌握气象变化和突发雨情。这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铁路部门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预测潜在的汛情,及时调整防范措施,从而提升了防汛工作的效率与精准度。此外,无人机巡检等现代化手段的引入,也极大增强了防汛监测的覆盖面和细致度。在一些高风险路段,传统的人力巡检往往存在盲区,而无人机巡检则能实现全天候、多角度的检查,有效排查隐患,确保防汛工作不留死角。
责任担当,铁路防汛关乎民生与安全。强降雨天气下,一旦出现灾害,铁路网络中断或延误将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铁路部门在汛期防汛工作中不仅要依靠及时的应急响应,还需持续的投入和精细化管理。防汛工作绝不仅仅是一次性的应急,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各地铁路部门在“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过程管理”方面不断优化,以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设备都能够实现精准有效的防汛防灾。这需要在技术、人员和资金上做好充足的准备,不断提高防汛应急能力,确保公众的出行安全。
汛期防汛各项措施的落实和科技手段的运用,展现了铁路部门在面对严峻汛情时的责任感与应对能力。铁路防汛工作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需要铁路部门在“预防优先、应急高效”上下足功夫,为公众的安全出行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全面守护民众的出行路。(丹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