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一体推进学查改”,集中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突出问题。然而,整改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往往让问题的解决变了味道,“踏石留印”变成“踏实描印”,“抓铁有痕”成为“抓铁画痕”,下的最大力气不是整改效果的验证,而是应付上级的过场。要确保整改有“疗效”,就要警惕其中的形式主义,推动整改落地见效。
力求实效,警惕“遣词造句”式整改。有的整改忽视了实际效果,把重点放在了“文字雕花”上,擅用“春秋笔法”,用报告的“好词汇”代替了整改的“大力度”,整改变成了打卡,整改期限一到,提交一份文采斐然的整改报告,随即大功告成。而问题解决的程度究竟如何?机制运行情况是否良好?人民群众是否满意?这些主要矛盾却成了整改的次要方面,舍本逐末,本质是功利主义的体现。整改要摒弃错位的政绩观,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建立切实可靠的机制,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群众满意,与其费尽心思遣词造句,不如找对方向精准发力,用群众的可感可及来检验整改实效。
抓主要矛盾,警惕“避实就虚”式整改。有的整改没有抓住实际问题,以“一刀切”替代了主要矛盾的解决,虽然形式上好像“没有”问题,但本质上不解决问题。例如“违规吃喝”,重点在于“违规”,有的却把重点放在了“吃喝”,逐渐演变为“吃喝违规”,像严禁三人以上聚餐这种“拍脑门”式整改,其实是懒政的表现。整改要想落到实处,就要拒绝主观主义,充分提高思想认识,同时要扎实调研,切实抓住主要矛盾,真正把握问题的特征根源,靶向施策,通过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方能去虚向实,让整改真正出实效。
一以贯之,警惕“虎头蛇尾”式整改。有的问题整改方案洋洋洒洒,整改期限倒排工期,整改措施扎实得当,表态发言态度鲜明。但随着整改的推进,问题的深入,一些措施“印发”即“完成”,一些顽瘴痼疾是“历史原因”,一些期限还可以“结合实际”通融通融……全然没有了整改初期立行立改的决心。“开头锣鼓敲得响,收场唢呐吹不亮”,导致整改流于表面,有始无终。整改要想取得实效,需要“一鼓作气”,立行立改、即知即改,避免拉长战线,半途而废。对于经分析研判整改周期确实长的问题,要简而化之,细分任务,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把“功成不必在我”充分落到行动上,确保整改成果落地落实。(丰台区委组织部 李东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