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调研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耳朵倾听民声,用真心破解难题。只有把调研做细做实,才能让政策更接地气,让工作更有底气。
做细调研,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有的干部调研时,习惯坐在会议室听汇报,隔着玻璃看成绩,导致了解的情况浮于表面,提出的对策脱离实际。真正的调研,应该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放下干部架子,走进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用拉家常的方式打开群众话匣子。只有让群众感受到真诚真情,他们才愿意说真话、道实情。同时还得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不能满足于听到“差不多”“还可以”这样的模糊回答,要善于追问细节。当群众反映“办事不方便”时,就要追问具体是哪个环节繁琐,是材料要求不合理,还是流程设置不科学;当企业反映“营商环境有待改善”时,就要追问是审批效率低,还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只有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才能找到症结所在,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做细调研,要抓住重点、解剖麻雀。有的调研贪大求全,恨不得一次解决所有问题,追求面面俱到结果面面不精;有的调研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抓不住主要矛盾,最终一无所获。为避免这些问题,一方面,需精准聚焦问题,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聚焦制约发展的堵点难点等确定主题。比如,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围绕“特色产业如何做大做强”“农村空心化怎么破”等具体问题开展调研,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需深入剖析典型。一个典型案例往往蕴含着解决一类问题的密码,要选取不同类型的典型,既看发展好的先进典型,总结经验做法;也看问题突出的后进典型,分析教训根源。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度挖掘,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找到破解共性问题的有效路径。
做细调研,要跟踪问效、闭环落实。调研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要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调研结束后,不能简单地写个报告就束之高阁,而要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系统梳理,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明确解决措施和完成时限。同时,要加强跟踪督办,定期回访调研对象,了解问题解决进展,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最后,解决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举一反三,从制度层面巩固调研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比如,针对群众办事难问题,不仅要优化具体办事流程,更要完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只有把调研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制度,才能避免问题反弹回潮,推动工作持续改进。
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真正把调研做细做实,才能让政策更贴合实际,让工作更贴近民心,让发展更富有成效。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在深入细致的调研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交出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丰台区发展改革委 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