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别让谣言“绊倒”硬科技:看专项整治如何为海淀企业“拆弹清障”

2025-06-16 16:37 千龙网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网络空间已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北京市网信办“E企护航2025”专项整治行动交出阶段成绩单:短短数月,处置违规账号7000余个,清理涉企侵权信息42万条,受理举报9300余起。当虚假测评、恶意唱衰、商标冒用等乱象被精准打击,海淀区这座科技创新高地正迎来营商环境的深层净化,网络清朗度正成为区域竞争力的新标尺。

剑指网络黑灰产,构筑企业“防护盾”

专项行动聚焦五类典型侵权乱象:从盗用企业名义的“鱼目混珠”信息、恶意炒作的“混淆视听”内容,到虚假测评的“无中生有”信息、抹黑企业形象的“恶意中伤”言论,再到唱衰经济的“唱衰唱空”噪声。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企业声誉,更扭曲市场信号,污染创新土壤。

海淀区聚集着约占全国1/5的人工智能企业、全市半数的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企业,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商业秘密和品牌声誉,是其安身立命的“生命线”。专项整治中查处的“外卖***闯”“涵姐***传媒”等恶意账号,通过散布虚假信息、恶意关联负面话题,试图扰乱市场秩序。这些行为一旦蔓延,将使企业陷入无休止的维权消耗战中,挤占本应用于研发与创新的宝贵资源。

专项行动的价值正在于此,它从源头上斩断谣言产业链。通过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强化热搜榜单、AI生成内容、MCN机构等重点环节管理,形成“监测-清理-封号”的闭环机制,为企业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网络防护盾。

净化营商软环境,激活创新“源头水”

作为全国创新浓度最高的区域,海淀区企业面临着独特的发展挑战:头部企业如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每日需应对超百起舆情攻击,深陷“高关注度陷阱”;处于融资关键期的初创企业,一条谣言便可能致其估值缩水30%,暴露出在网络舆论冲击下的脆弱性;AI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使商标盗用等侵权行为更具迷惑性,技术侵权呈升级态势,这些挑战凸显出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护航创新生态的紧迫性。

一则谣言可能摧毁初创企业的融资前景,一轮恶意唱衰可能动摇市场对新兴技术的信心。“E企护航2025”行动传递出明确信号:理性批评与恶意唱衰存在本质区别,健康的舆论场应为企业提供客观公正的发展预期。当企业无需为“莫须有”的罪名耗费心力,当投资者能通过权威渠道获取真实信息,当技术突破不再因谣言陷入“塔西佗陷阱”,科技创新才能回归“技术为王”的本质。

政企协同筑新篇,织就治理“赋能网”

专项行动的深层价值,在于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自治——企业参与”的平台经济治理新生态,这种以“共治”替代“单治”、以“赋能”融合“监管”的现代化治理路径,在海淀区的创新实践中展现出鲜明的创新特质——既非包揽式的“保姆监管”,也非放任自流的“市场自发”,而是通过制度设计激活治理主体的协同动能,形成“规则共商、风险共防、生态共建”的立体化治理格局。

具体而言,今年3月落地的海淀区首批助力平台企业合规发展服务站正是这一治理理念的具象化实践。该机制通过打造全周期“一站式”护航枢纽,既推动平台完善内控体系,又搭建企业“诉求直通车”,推动治理效能从“被动清障”升级为“主动优化”。当监管逻辑从“发现问题——责令整改”转向“预研规则——赋能升级”,治理本身便成为优化创新生态的“生产力要素”,这正是“E企护航2025”超越专项行动范畴的长远价值。

海淀中关村创业大街的灯火常明,科创企业的键盘敲击声不息,它们共同构成首都创新脉搏的律动。“E企护航2025”以利剑出鞘之势荡涤网络雾霾,让诋毁者退场、造假者噤声、创新者无忧。当企业从维权泥潭中抽身,将精力倾注于技术攻关与模式创新,海淀这片创新沃土必将孕育出更澎湃的科技原力。(赵益枢)

责任编辑:蔡健雅(QZ0020)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