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湖上,龙舟竞渡的号子激荡云霄;圆明园水岸,汉服“十二花神”裙裾如流云舒卷;运河市集里,非遗技艺的智慧光芒熠熠生辉……当千年端午习俗邂逅北京海淀的创新基因,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共舞在端午节期间精彩上演。这片孕育智慧的沃土,正以科技为笔、以参与为墨,为传统节日注入鲜活生命力,让端午文化真正“活”出了时代新意。
海淀端午之“活”,首先源于科技为传统文化注入的强劲动能。这片高校云集、创新涌动的热土深知:唯有拥抱时代,传统方能生生不息。在这里,龙舟破浪不仅是民俗展演,更是创新理念的激荡——大学生龙舟赛的呐喊响彻湖面,直播间里,银河通用首代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向观众送上端午祝福;香山公园中,宇树G1机器人稳健行走,以科技之姿传递节日问候。
海淀正是以科技为舟楫,打破了文化“博物馆式”的冰冷陈列,将端午转化为可感、可触、可沉浸的鲜活体验。正如古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昭示的:海淀端午,是传统在科技浪潮中不断焕新的生命实践。
海淀端午之“活”,绝非仅供远观的舞台,而是面向所有人的开放式文化大观园。这“活”的文化,更深植于全民参与的土壤。运河市集里人头攒动,人们不仅驻足欣赏非遗大师的精湛技艺,更亲手体验扎染、剪纸等非遗项目,让指尖触碰到传统的温度;圆明园水岸,十二位身着华美汉服的“花神”款款而行,仿佛从古画中走出,与游客亲切互动;海棠书院内,市民们专注制作粽子造型的宋锦香囊,将文化意蕴融入日常生活。
海淀端午拆除了文化传承的藩篱,让每个人从“旁观者”跃升为“体验者”与“共创者”。正如《礼记》所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集体参与的实践,正是激活传统基因、赓续文明薪火的深厚力量。
海淀端午之“活”的终极意义,在于探索出传统节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清晰路径。当科技之光点亮传统之美,当人文温度浸润节日内核,守护古老节日不仅要存其 “形”,更要活其“神”。
这“活”起来的海淀端午,以生动实践证明:传统绝非等待复活的标本,而是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被注入不竭的源头活水,以生生不息的年轻姿态奔涌向前。它既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基因密码,又焕发着当代创新的蓬勃生机,让端午文化在古今对话中真正“活”出了时代的心跳。(薛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