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城市赋能

2025-06-16 16:05 千龙网

在消费升级浪潮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呈指数级增长。为满足这一趋势,深化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推动文化科技、文化金融与文化消费的深度融合,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成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关键路径。北京市海淀区以五大科技旅游地标建设为抓手,构建起文商旅体科融合生态圈,为这场改革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样本。

产业园区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海淀区的创新实践打破了传统科技园区的功能边界,将其转化为文旅新空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大胆开放国家级实验室,把寒武纪AI芯片、北斗导航等尖端科技成果转化为VR互动展项,让产业园区变身“可触摸的科技橱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物馆联动校园资源,通过长征火箭模型、飞行模拟器等展教结合的形式,将航天技术从实验室带入大众科普视野。这种“产旅互促”模式实现了生产要素的跨界协同,企业研发成本通过文旅收益分摊比例高达30%,游客也能获得沉浸式的科技体验。此外,“科技旅游护照”创新性地串联起15家科研院所,形成“技术展示——消费转化——产业反哺”的完整闭环,成功打通了从集聚优势到文旅吸引力的转化通道。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化产业开辟了提质增效的新赛道。海淀区五大科技地标的成功运营,充分彰显了科技赋能在破解文化供给难题中的核心作用。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借助智慧温室技术,将基因编辑实验室转化为“植物DNA提取”亲子课堂,科研设施使用效率提升40%;海淀公园引入百度Apollo无人车,在开放道路打造“移动科技展厅”,搭配AI语音导览,让传统绿地摇身一变成为未来生活实验室;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运用3D打印技术复刻达·芬奇手稿,并开发数字藏品实现文物“二次创作”,特展期间门票收入激增300%。这些实践让文化消费从被动观览转向主动参与,生动诠释了“硬科技”与“软体验”融合带来的消费升级效应。

从需求侧发力,科技赋能推动文化消费实现从“物”到“人”的深刻转变。海淀公园打破园区封闭模式,通过AI互动装置、智慧步道等智慧化改造,将城市绿地升级为“未来生活实验室”,周末单日客流量突破3万人次。这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场景再造,促使文化消费从单纯的商品购买转向深度的体验付费。苏州、成都等地借鉴这一模式,利用AR技术活化历史街区,同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进一步验证了该转型路径的可行性。

在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科技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展现出强大的“逆周期”韧性。海淀区科技旅游项目近年来实现客流量与客单价的双增长,充分证明了科技IP的跨文化吸引力。这种抗风险能力源于底层技术创新:中关村展示中心运用扩展现实技术,将实体展馆拓展为“云上科技馆”,访问量持续攀升;影视园区采用数字布景替代实物搭建,使制作成本下降70%,制作周期缩短60%。青岛、西安等地借鉴类似模式,将工业生产线转化为虚拟参观项目,在外部环境波动中依然保持了文旅收入的稳定增长。

海淀区通过五大科技地标构建的融合生态,成功验证了“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城市赋能”的发展路径。当无人驾驶技术成为公园游览项目,当量子计算过程转化为亲子互动游戏,科技成果突破了 “实验——市场”的转化壁垒,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更具创意的解决方案。这一实践不仅为城市创造了差异化竞争力,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其他地区活化科技资源、创新文旅供给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范本。(李思)

责任编辑:蔡健雅(QZ0020)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