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州大运河畔的龙舟号子响彻云霄,到西城区什刹海国际留学生挥桨竞渡;从漕运码头运河市集的艾草香包氤氲弥漫,到荷花市场汉服巡游的衣袂飘飘……这个端午,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叙事在北京上演。
在通州大运河举办的 2025 年北京大运河龙舟嘉年华,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巅峰对话——端午节作为中国首个世界非遗节日,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廊道,赛龙舟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三大遗产要素在粼粼波光中形成时空交响。
传统并非凝固的“标本”,而是流动的生命力。通州大运河上,岭南龙舟队的漂移技术展演与北方传统龙舟竞渡同场竞技,棕榈叶编织的龙舟香插与现代皮划艇赛事相映成趣;在大运河北端点——西城区什刹海,中央民族大学国际留学生组成的龙舟队与京杭大运河南北端点的杭州代表队、西城区代表队同场竞技……这种文化碰撞,让古老运河成为当代体育精神的现代表达场。
水中竞渡时,岸边同样热闹。体育竞技与历史探索形成消费闭环,非遗的生活化也以更立体的方式演绎。
运河西岸的“运河喜市”,让游客在观看龙舟竞渡后能即刻购买文创粽子,邂逅具有大运河与龙舟特色的3D岭南醒狮剪纸摆件、冰箱贴、徽章、手绘风筝、纸扎龙头等非遗手作;博物馆里 “看・见殷商” 展览与龙舟赛形成文化互动,正在重塑假日经济的增长逻辑。数据显示,2025年北京大运河龙舟嘉年华近2000人参赛,预计吸引观赛群众近10万人次,搭配吃游购娱全链条服务,不仅将激活运河沿岸的文旅资源,更创造了 “龙舟 +” 的无限可能:从水上运动培训到非遗研学旅行,从文创 IP 开发到沉浸式演艺,传统文化正通过文旅融合衍生出多元业态。
在荷花市场的国际美食展上,来自北京、杭州等大运河沿线城市以及国际运河城市的美食齐聚,让大运河 “沟通南北” 的历史功能在舌尖复活;端午主题花车的莲蓬手作、京剧非遗文创展台与 “什刹海文创” 环湖集章活动,将吃粽子、拴五色丝线等民俗转化为互动游戏,年轻游客在收集印章中轻松完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构建。在汉服巡游中,演员乘古风摇橹船吹奏笛乐,向游客赠送定制香囊,让端午 “避五毒、祈安康” 的民俗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体验。
龙舟赛事与岸边文化市集,共同构建了 “文化遗产 + 体育赛事 + 消费场景” 的三维文旅生态。传统文化唯有与现代生活方式深度耦合,才能在文旅新赛道上划出最美的弧线。千年文明不仅活在典籍里,更活在现代人的日常体验中,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生活美学。(耿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