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网友控诉线上预订酒店遭遇 “照骗” 事件:有人花千元预订海景房,推门发现内部照片竟全是渲染图;预订大床房,进门发现 “这床还没我家沙发大”…… 更离谱的是,有消费者要求退房竟被索要违约金,“酒店房型不符退房却被收取 80% 违约金” 的新闻还登上了热搜。(4 月 13 日《法治日报》)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线上预订酒店已成为人们出行安排住宿的主要方式。轻点屏幕,便能在各大平台浏览到琳琅满目的酒店信息,精美的图片、诱人的描述,似乎美好的住宿体验近在咫尺。然而,近期多地网友纷纷控诉遭遇酒店 “照骗”—— 从千元海景房变 “照骗房”,到预订大床房却只有沙发大小,再到退房竟被索要 80% 违约金,这些离谱事件让消费者苦不堪言。
酒店 “照骗” 现象,归纳起来:一则,房型严重不符,酒店利用广角镜头拍摄,让房间在图片中显得宽敞明亮,实际入住时却狭窄昏暗;二则,卫生状况堪忧,宣传图里干净整洁的房间,现实中却有诸多卫生死角;三则,设施虚假宣传,宣称的 “海景房”“温泉浴池” 等,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与描述相差甚远。这些经过精心修饰的照片和文字介绍,严重误导消费者的选择,已然涉嫌虚假宣传。
对于消费者而言,遭遇酒店 “照骗” 后维权困难重重。我国虽有《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明确禁止虚假宣传,但在具体案件中,消费者不仅要证明酒店宣传图片与实际环境存在显著差异,还得证明这种差异直接导致自己做出错误决策,而这一过程往往涉及专业鉴定,大大增加维权成本和难度。许多消费者在繁琐的维权流程面前望而却步,只能无奈吃下 “哑巴亏”。
酒店之所以敢明目张胆地玩 “照骗” 把戏,一方面是利益驱使,通过虚假宣传吸引更多顾客,以获取更高经济收益;另一方面,违法成本较低,即便被投诉,也不过是整改了事,对其经营影响有限。而线上预订平台也难辞其咎,部分平台对酒店房源信息审核把关不严,对酒店宣传标识不清,甚至为自身利益与酒店形成某种 “默契”,纵容这种不良行为。
要想遏制酒店 “照骗” 现象,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各方需共同努力。酒店作为服务提供方,应树立诚信经营理念,以真实的房间环境、优质的服务吸引顾客,这才是长久经营之道。平台要切实履行审核义务,采用准确、清晰的分类与标识,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对虚假宣传的酒店采取严厉处罚措施,如降低排名、暂停合作等。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提高酒店违法成本,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存在严重虚假宣传行为的酒店依法严惩。
当然,作为消费者,也应增强维权意识。预订酒店时,仔细查看评价、对比不同平台信息,尽可能多了解酒店真实情况;入住后发现问题,及时留存证据,如照片、视频、与酒店沟通的记录等,通过向平台投诉、向消费者协会求助甚至诉诸法律等途径,勇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酒店 “照骗” 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只有酒店诚信经营、平台严格审核、监管部门强化执法、消费者积极维权,多方协同发力,才能让酒店行业回归真实与诚信,让消费者在预订酒店时不再 “开盲盒”,拥有安心、舒适的住宿体验。
吴睿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