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维护消费者 “差评权”,依法依规是关键

2025-04-02 14:19 千龙网

消费者宋某因入住酒店感觉房间卫生差,在预订房间的 App 上给出差评,结果被酒店告上法庭,称其影响酒店名誉。近日,徐州市睢宁县人民法院审理该起因给酒店差评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案件,判决消费者不构成侵权,驳回商家全部诉讼请求(4 月 1 日《现代快报》)。

经深入了解,2023 年 7 月,消费者宋某通过某 App 预订某酒店商务大床房。入住后,因对房间环境、卫生质量不满,在平台发布差评:房间狭小压抑、潮湿、卫生差,导致浑身起红疹,浴巾有异味,并附上了皮肤红疹的照片。酒店认为该评价不实,影响其名誉,便起诉要求宋某删除评论并赔偿经济损失一万元。法院审理认为,宋某给差评虽带有主观色彩,但未捏造事实或恶意诋毁,且酒店未能证明评论内容严重失实或导致入住率显著下降。因此,法院认定该差评未超出合理限度,不构成名誉侵权。

毋庸讳言,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的声音愈发重要,甚至能影响一个品牌的兴衰。据统计,84% 的消费者在下单购买前会查看产品评论,尤其是负面评价。这一趋势表明,消费者在享受自主消费权利时,会通过评价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然而,不少商家对消费者的负面评价极为不满,甚至认为损害了自身名誉权。这是商家未能正确理解 “用户评价体系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参考,并激励商家提升服务质量” 宗旨的典型表现。

从商业角度看,负面评价如同双刃剑。适度的负面评价能促使商家改进,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而且,消费者基于真实体验的主观评价,商家无权强制要求 “好评”。商家应对消费者评价保持更高容忍度,通过积极沟通、改进服务回应问题,而非通过诉讼施压。维护消费者 “差评权”,不仅是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是促进商业环境良性发展的必要举措。商家需主动适应这一变化,提升自身应变能力,以适应愈发透明和开放的市场环境。

维护消费者 “差评权”,依法依规是关键。对消费者而言,进行消费评价不能信口开河、肆意而为,更不能通过恶意差评获利,而要基于真实体验,客观描述事实,使用文明语言。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对某些 “恶意差评” 的认定,需严格审查证据,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避免过度干预消费者表达自由,进而在法律支持下,探索规范网络评价机制,推动电商生态和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游德福)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