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启蛰,品物皆春。2025年乙巳蛇年,作为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群众出游热情高涨,文化旅游等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深挖传统佳节的文化内涵,让文化之美为和美中国年增添光彩。
文化符号唤醒集体记忆,传统节日焕发时代活力。蛇年春晚的舞台,因《新白娘子传奇》主演的重聚而增添了几分怀旧与温情, 也带动了相关景区的热度。数据显示,1 月 29 日,西湖景区接待客流 量达 45.87 万人次,与 2024 年同比增长 14.19%。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各地纷纷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打造各具特色的“流量密 码”。地坛庙会汇聚五湖四海的年俗文化;黄山奇峰下非遗技艺展演轮番上演;大唐不夜城的唐风乐舞引人穿越时空……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文旅场景,让游客在品味年俗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不仅如此,文化和旅游部还丰富入境游产品, 优化入境旅游服务。作为入境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广东在春节假期推出“非遗贺新春”“过年睇大戏”等逾千场充满岭南特色的活动,诚邀海内外游客体验春节的喜庆与欢乐,感受春节的文化魅力。
馆舍天地链接古今情怀,文明基因滋养精神家园。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春节期间成为人们探寻年味的好去处。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过年——春节主题展”中,乐清首饰龙、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灯彩、怀仁旺火等形式多样的春节节俗,生动描绘了中国人庆祝新年的场景,让人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乙巳蛇年新春,多家博物馆均推出了与生肖、春节有关的展览,与广大观众一起在馆舍天地间迎春纳福。广州博物馆的“吉祥有年——馆藏吉祥文物展”,通过展出寓意吉祥的珍贵文物,带领观众深入探索中华民族的吉祥文化;中国美术馆的“灵瑞迎新——中国美术馆蛇年题材美术作品展”,通过林林总总的蛇形象,寄托了丰富多彩的美好寓意……灵蛇贺岁,金蛇献瑞,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审美的创新,让春节焕发出更深远的文化意义。
光影艺术点亮新春图景,多维体验满足多元需求。春节假期看一场电影,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新年俗。相较去年,今年春节档影片题材更为丰富,包括中国影史动画票房冠军续作《哪吒之魔童闹 海》、喜剧悬疑动作片《唐探 1900》、神话题材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等,满足观众多元的观影需求。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 年大年初一票房为 18.05 亿元,观影人次为 3515.12 万, 创造了新的单日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折射出文化消费的蓬勃活力。不仅电影春节档成绩亮眼,各地演出市场也红红火火。北京市开票营业性演出众多,香港举办的“新春国际汇演之夜”吸引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演出团体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大年初二晚与广大票友见面……一幅幅年味浓郁的舞台画卷,不仅拓展了春节文化的呈现维度,更培育出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
从西湖畔的踏歌而行到博物馆里的寻根之旅,从影院中的沉浸 观看到舞台前的击节赞叹,乙巳新春的文旅热潮绝非简单的消费现 象。当传统节庆被赋予时代新解,当文化遗产转化为生活美学,展 现的正是中华民族在守正创新中凝聚的文化自觉。春节申遗成功的深层意义,在于让世界读懂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方式——那是 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对家国情怀的坚守,对文明赓续的担当。站在 新的历史节点,以文化为帆,以创新为桨,中国故事必将绽放更加 璀璨的光芒。 (明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