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北京的消费者韩先生向澎湃公众互动平台“服务湃”反映,11月17日他通过航班管家App购买北京至深圳的往返机票,登录航旅纵横App后发现,花费3357元购买的11月29日北京至深圳的经济舱,含税票价仅为1070元。(12月10日《澎湃新闻》)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一张1070元的机票,第三方平台航班管家竟卖3357元,差价高达2287元。难怪有网友称,航班管家成了“吸金管家”。
面对消费者的强烈质疑,航班管家客服解释说,公司或相关供应商与航空公司之间有单独的运营及结算方式,可能会存在一些额外优惠等情况。这样的解释疑点重重:一方面,票价优惠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幅度;同时,航班管家也未提供明确显示真实票价的行程单。
《中国民用航空电子客票暂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空运企业直销售票处和销售代理企业应使用合法的电子客票行程单,且行程单上客票价格必须与实收金额相符。中国民航局也明令禁止销售代理企业加收客票以外的服务费。若对照这些规定,航班管家在售票时的价格明显高于实际票价,且高出的部分并非航空公司规定的费用,这不仅与现行国家法规严重相悖,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若代理商在售票过程中隐瞒实际票价或提供虚假信息,故意将高于实际票价的机票出售给消费者,则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构成消费欺诈。
值得关注的是,这位消费者的遭遇并非个例。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在第三方订票平台购买机票实付价格高于行程单票价的投诉不少,涉及携程、去哪儿网、飞猪等多个平台。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消费者爆料类似情况。
市场监管部门应强化对第三方平台的监管,一旦发现存在隐瞒实际票价“低买高卖”行为,要依据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相关条款严惩重罚,并将其列入失信名单。作为第三方代理平台,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强化行业自律。
当然,消费者购票时也要擦亮眼睛,除多平台进行比价外,还要主动打印机票行程单,以确认机票的真实票价,遏制“低买高卖赚差价”的现象。(吴睿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