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全国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工作正式启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将可跨省用于为近亲属缴纳居民医保和报销医疗费用。国家医疗保障局表示,计划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全面实现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医疗保障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是实现“病有所医”目标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改革不断深化,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持续推进,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政策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医保获得感显著增强。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我国职工医保参保人设有医保个人账户,缴纳的保费会有一定比例划入该账户,原本仅限职工本人使用,主要用于支付就医购药时的个人负担费用。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扩大至参保人的配偶、父母、子女。2024年7月,国办再次发文,进一步将共济亲属范围扩大至参加基本医保的近亲属,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目前,全国所有省份已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共济,其中23个省份已将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减轻亲属的医疗费用负担。
跨省共济体现了医保改革的温度。长期以来,由于待遇政策、系统交互、信息传输、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原因,医保个人账户跨省、跨险种共济面临诸多挑战。此次跨省共济路径的探索,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创新性地以“医保钱包”为载体,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化医保体制改革。“医保钱包”类似于支付宝或微信钱包,参保人可将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转入其中,用于就医购药,也可直接将资金转账给共济亲属的“医保钱包”供其使用。通过开通个人“医保钱包”,参保人可实现共济亲属间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的跨省共济。这一举措彰显了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决心,将释放更多发展红利和民生便利。
跨省共济有助于解决跨省流动人口的就医问题。当前,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大幅增加,其中跨省流动人口约1.5亿,跨省异地就医已成为一种新常态。跨省共济政策的实施,能够打破地域限制,丰富资金使用主体,惠及更广泛的参保人群,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对于跨省流动的家庭而言,跨省共济能够灵活、高效地调配和使用个人账户资金,减轻家庭成员的医疗负担,增强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跨省共济还有助于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特别是在人口流动较大的地区,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参保人的医疗需求。这一政策的实施是医保部门积极响应民意、优化医保政策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提升参保人的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关乎万千民生,关乎每个家庭看病就医的“钱袋子”。医保部门应持续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呼声,加快推进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工作,让这一政策尽快在全国更多地区落地实施。(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