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旺盛力,激发了中国人深厚的文化自信和坚定的文化自觉。春节蕴含着中国人阖家团圆、幸福美满、家国强盛、时代繁荣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勇毅创造、奋斗不息的精神底蕴和民族品格。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标志着春节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每一个中国人都对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充满坚定的信心和强烈的志气。春节寓意着一年的丰收和喜悦,寄托着中国人民追求成功、向往未来、实干进取、创造突破的期望。讲好中国春节故事,传播中国春节文化,让世界看到中国春节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中国人民的风貌。
“巳年如意,生生不息”。随着乙巳蛇年的临近,祥和、喜庆、团圆、温馨、热闹的氛围将弥漫整个中国春节。春节不仅是一种与岁月静好、安定繁荣、物阜民丰、家国繁荣相关联的信仰和情感,更是串联起中国人的家国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的纽带。舞龙舞狮、焚香祭祀、沐浴更衣、礼拜先贤、缅怀先烈等民俗传统和人文风情,无不折射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精神信念和道德坚守,展现出敢于有梦、锐意进取、奋斗不息、勇毅创造的精神风貌。
中国春节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中国人“精神的坐标”。讲好中国春节故事,必然蕴含着对家人团聚的温馨真挚、对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对国家的虔诚信念。一代代中国人将精神信仰与实干精神融入春节的美好寓意中,汲取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强大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创造性发展、创新性变革,始终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熠熠生辉。
讲好中国春节故事,领悟中国人的精神归属。春节是中国人源自故乡的精神原点,是信仰与理想起航的地方,更是勤勉奉献、敢于斗争、坚韧向前、永不言弃的动力源泉。一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强烈共鸣,一个“再远也要回家”的深切呼唤,一声“新年好”的温暖问候,激荡着中国人内心的坚毅与顽强、崇高与虔诚、美好与愿景,化作携手同行、向善向前、无畏无惧、乐观豁达的精神力量。踏上新的征程,以春节为起点,亿万人奋力朝着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砥砺前行。(段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