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跟进古代简牍保护,守护千年文脉

2024-11-11 15:45 千龙网

11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秦汉简牍展,深入了解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古代简牍极为珍贵,是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证据,需妥善保护并深入研究。要不断通过考古发掘,为国家历史提供更多确凿的佐证材料。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代简牍作为纸张出现前的重要文字记录载体,承载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文明记忆与智慧。历经风雨侵蚀和岁月洗礼,简牍依然顽强地保存着历史的痕迹。近年来,我国在简牍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需持续努力,确保文脉传承。

技术革新、科学修复与数字化保护并行。在古代简牍保护中,技术革新至关重要。针对保护难点,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等成功研发“连二亚硫酸钠脱色法”和“乙醇十六醇填充脱水法”,有效解决文字信息提取和脱水加固难题。同时,数字化保护技术也为简牍保护开辟新路径,通过高精度三维拍摄建模等手段,将简牍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便于保存、传播和研究。

人才培养、专业队伍与学科建设并行。简牍保护需专业队伍和学科建设支撑。为此,我国不断加强简牍保护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相关学科建设。如西北师范大学的“简牍学”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支持学科,为简牍保护和研究提供人才和学术支撑。各地文物保护机构也通过设立工作站等方式,提升专业人员能力。

社会参与、公众教育与文化传播并行。简牍保护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公众教育是提升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各地博物馆等机构积极开展简牍文化传播工作,通过展览、讲座等活动,提升公众对简牍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如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听见简牍》节目和甘肃简牍博物馆的直播活动,都是成功案例。

古代简牍保护需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公众共同努力。未来,应继续加强简牍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简牍保护事业繁荣发展,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余阳)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